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的部门规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一新规由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旨在通过“刚柔并济”的监管方式,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同时兼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破解“刚性过强”难题,建立动
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北京郊区一起因摄像头安装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引发关注。赵某因邻居李某安装在墙外的摄像头能够拍到自家院落外围,认为个人隐私受到侵犯,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拆除设备并索赔。据了解,赵某与李某均在房屋外墙安装了摄像头,镜头主要朝向门前公路,同时也会拍到对方住宅的外墙及屋顶区域。法院
领导决策网报道 知名艺人戚薇在直播中大方回应眼部异样——亲承因过量注射“肉毒”导致“吊梢眼”。“打僵了,眉毛完全动不了,压着眼睛,眉头上方力气使不出。”这一自白意外揭开了当前泛滥的微整形安全警钟。所谓“肉毒”,正是俗称“除皱针”、“瘦脸针”的A型肉毒针剂。医生解释,其原理是通过阻止肌肉收缩信号使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两名制作并售卖破解插件的被告人均受到法律惩处。他们原本希望通过免费提供收费软件“服务”并牟利,最终却换来了牢狱之灾和巨额罚金。据法院调查认定,“某智软件”由AA科技公司独立开发并拥有完整著作权,用户需付费购买激活码才能使用其核心功能。为便利用
近期,一些MCN机构将触角伸向未成年人,利用严苛合同迫使青少年沦为“流量工具”的乱象备受关注。类似去年8月某平台发生的17岁主播因直播8小时后猝死、其所在公司被指“忽悠签约”的悲剧并非孤例。如何有效治理这种现象?如何强化监管,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一、严苛合同绑定未成年人,违法性是核心问题部分MCN机构为降低成
引言:数字空间中的“李鬼”乱象近年来,网络环境中假冒、仿冒账号日益泛滥。一些不法分子盗取他人姓名、肖像、身份信息,或攀附知名品牌标识,注册高度相似的虚假账号。他们打着他人或知名品牌的旗号,“搭便车”、蹭热度、引流牟利,甚至从事诈骗、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活动。此类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
江苏盐城大丰区一名老人近日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她接到自称“上海警方”和“检察院”人员的电话,对方谎称在侦办案件中,发现了老人银行账户涉嫌“洗钱”,需要将其名下其他银行卡内资金全部取出进行“鉴定”。尽管公安机关反诈预警系统多次发出警报提示老人可能被骗,她却陷入圈套,始终拒绝与前来劝阻的民警见面,甚至将所
今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发生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市民李女士在网上购物后,接到自称商家“客服”的电话,对方以货物错发需退换补偿为由,精心设置骗局。李女士在落入陷阱被骗走4万元后,险些又因对方提出的“解冻账户”要求而损失12万多元,幸好银行员工与民警的及时行动,避免了更大损失。第一步:售后补偿为饵6月初,李女士
极端案例引关注近日,杭州地铁发生了一起引人侧目的闹剧。在9号线客运中心地铁站,一名男子身着黑丝上衣、身披黑斗篷,在地铁门打开时以极其怪异的爬行姿态进入车厢。其行为当场惊吓到其他乘客,引发现场混乱。经查,此行为极可能是该男子为“起号”(即在社交平台快速积累粉丝和流量)的炒作手段。事后,相关短视频平台迅速
日前,德阳市民赵女士遭遇惊险一刻:一通陌生来电险些令她的30万元血汗钱不翼而飞。“幸好银行和民警反应神速!”回想经过,她仍心有余悸。据悉,赵女士日前接到一则陌生电话,称她在抖音上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已被激活,后续每月将扣除888元。赵女士明确表示“根本不了解”此项服务。为打消其疑虑,诈骗分子竟诱导赵女士
广东清远居民苏某近期遭遇一起典型机票诈骗圈套:他接到“航班因故障需退改签”的陌生电话,因对方准确说出其航班信息,苏某放松了警惕。随后,骗局逐步升级。对方要求苏某提供身份证件并下载某“云会议”APP,进入网络会议室语音交流。骗子进一步诱导苏某登录其提供的不明链接操作改签,接着让其发送银行卡号“开通理赔通道
一家小型不锈钢公司突陷诉讼漩涡,令负责人韩先生惊愕不已。明明从未签署过相关销售协议,2023年4月,该公司却因被指“逾期不履行供货义务”惹上官司。祸不单行,公司银行账户内的70万元资金也同时被法院冻结。此案的原告为浙江杭州一家食品超市。超市的起诉书称,早在2020年10月,双方曾签订了价值110万元的不锈钢买卖合同
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的一纸终审判决,再次敲响企业违法用工的警钟。新疆某公司因要求员工签订空白劳动合同,并擅自变更工作条件,最终被判决需支付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及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合计逾四万元人民币。案件详情显示,李某于2022年5月入职该公司担任消防监控员。初入职场时,公司便要求他在一
2022年7月19日,63岁的游客李某在陪同家人于某景区游玩时不幸跌倒,导致身体多处骨折。经医疗机构诊断,李某的主要伤势包括胸椎骨折和重度骨质疏松,事后他在医院接受了长达15天的治疗,并产生高额医疗费用。基于此,李某将景区管理方诉至门头沟法院,主张景区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并索赔27万余元。李某在诉讼中指出,事发
一、政策核心价值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九件信用惩戒典型案例,旨在严格界定"失信"与"失能"执行主体的法律处置标准。该批案例通过提升惩戒措施的精准性与便捷性,指导各级法院规范适用失信惩戒制度,彰显司法理性与温度。二、执行甄别机制规范人民法院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综合审查案件细节确认失信行为要
问题背景暑期来临,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电话手表的频率显著增加。不法分子盯上涉世未深的孩子,通过租借账号、盗取电话卡、虚假兼职等手段,诱骗其参与电信诈骗活动。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陷阱?记者展开调查。微信账号租借陷阱不法分子以"高价租号"为饵,声称"日结百元、不耽误使用",吸引学生出租个人社
暑假是青少年打工锻炼的高峰期,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年轻人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陷阱。记者在北京、成都等地调查发现,近期针对暑期工的“高薪兼职”骗局频发,警方提示务必提高警惕。第一类骗局:虚假岗位与中介费陷阱“说好应聘奶茶店员,合同却成了保安,交的280元也要不回来。”成都高三学生孙刚的遭遇并非个例。当地一家人
一、轻信“内部渠道”,两名女士初陷电诈圈套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在连续几天未能通过官方平台抢到心仪音乐会门票后,市民张女士和她的朋友戚女士转向社交媒体寻求机会。一位自称握有“内部渠道”的用户引起了张女士的注意。此人声称支付后1到3分钟内,门票即会出现在官方票夹中。起初,张女士因刷新无果未立刻支付,对方却
电诈犯罪链条末端通过花样翻新的手段将赃款合法化。近年来,从金店豪购黄金、高额现金礼品定制,到二手平台虚假交易,不少普通群众因法律意识薄弱沦为洗钱帮凶。一旦涉案,个人账户可能遭冻结,甚至面临刑事责任。检察官提示:面对异常交易需坚持“不听不信不协助、多查多问严拒绝”,及时举报斩断犯罪链条。01 金店“大客户
“营养师让我爸妈一天吃30到40片维生素C,可包装上明明写着每日1到2片。”江苏杜女士反映,某保健品销售人员以“营养师”身份对其家人进行极不专业的指导。这些“指导”不仅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宣称“生病不用去医院,吃产品就能好”。近年来,此类打着“营养师”旗号推销保健品的现象,从线上社交平台蔓延至线下“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