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湖南毛女士遭遇了一起令人气愤的维修经历。她家中的冰箱出现不制冷问题,通过平台预约上门维修服务后,维修师傅更换主板并收取了959元费用。然而第二天冰箱再次故障,维修师傅却改口称是压缩机损坏,要求额外付费。事后毛女士发现,维修师傅报价899元的主板,网上同款仅售150元。

类似的家电维修乱象并非个例。北京张先生曾因更换两个灯泡被索要240元,远超市场正常价格。当要求查看收费依据时,维修人员却以各种理由搪塞。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维修服务还存在偷换零部件的现象。广东罗女士公司的空调维修后,发现新安装的配件在后续服务时被维修师傅私自拆换。陕西马先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寄修吸尘器后发现原装电池被调包,幸好他提前留存了证据才得以维权。
此外,不少消费者反映曾遭遇“李鬼”售后。安徽张女士父母在网上搜索到的所谓“官方售后”,实则为冒牌维修服务。何女士也因相信了网络搜索结果,联系了非官方维修人员,在未进行维修的情况下被强行收取费用。
调查发现,在家电维修过程中,收费标准不透明、收费过高、零部件以次充好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维修人员甚至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进行虚假维修或擅自更换零部件。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时应当提高警惕,优先联系品牌官方售后,并在维修前明确收费标准。维修过程中注意留存证据,包括故障情况、维修过程及更换零部件的照片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需加强对家电维修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