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东风柳汽与中国汽研于8月6日共同发布声明,就近期行业争议测试事件公开表态。三家公司一致呼吁汽车企业及检测机构共同抵制不当竞争行为与虚假宣传,尤其强调应杜绝任何形式的贬损性对比测试。声明特别指出,检测认证机构必须坚守专业准则,确保测试流程严谨合规,信息披露完整可靠,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
此次联合声明的背景备受关注。7月29日,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公开演示理想i8车型与约8吨卡车进行正面碰撞测试的视频画面,涉及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测试场景引发公众对测试公正性和数据完整性的广泛疑问。在舆论持续发酵后,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先后致歉——理想表示对关联风险预估不足导致友商受损;中国汽研则反思了测试信息的披露流程存在疏漏。
争议背后突显行业困境:
·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主机厂委托第三方进行碰撞测试本是行业常态,但缺乏统一标准使得数据解读空间过大
·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指出,部分企业在流量驱使下选择"选择性呈现数据",造成消费者认知偏差
· "测试机构在平衡商业利益与公正立场间持续挣扎",专家揭示了行业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理想测试争议仅仅是整个行业乱局的冰山一角。当前随着智能驾驶普及,碰撞安全、智能评测等各类测试项目正在各类平台快速扩展。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然清晰显现:
1. 测试机构与车企存在着利益关联风险,商业化运作可能危及中立立场
2. 智能网联技术迭代超前于现有检测标准,无法有效识别如临时道路标线缺失等复杂场景风险
3. 部分媒体和自媒体追求流量热度,测试设计科学性存疑,结果准确性难以保障
智能化浪潮的深层挑战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加速发展,传统测试能力在新型安全场景前渐露不足:
· 长尾场景复杂化:当遇到反光标识失效或极端天气行人横穿道路等特殊情况时,系统决策容错率不足
· 软件安全性问题:车载操作系统更新频率加快,漏洞检测需求凸显
· 数据合规隐忧:海量路测数据的采集应用面临隐私安全边界划分难题
赛迪顾问分析师姚垠国明确指出:"当前测试体系对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驾系统已显力不从心。"他特别强调暴雨夜间辨识失效物体等复杂场景亟需全新检测框架支持产业升级。
面对规则缺失的困局,专家共识指向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方向:建立涵盖场景库设计、测试设备校准、数据采集规范的全流程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当前工信部已加速推出多项新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等文件为产业构建了制度雏形。
据东吴证券研报预计,新国标落地将带动乘用车强制检测市场扩张约50%,潜在增量约200亿规模。
整个汽车行业正逐步达成共识:唯有以更严格的法规标准约束商业宣传边界,以更中立透明的监督体系平衡市场参与方关系,才能让技术创新与安全验证真正协同并进。当测试不再沦为营销工具,数据回归技术语言本质,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动能。这场关于标准与诚信的对话,终将在制度完善和多方共治中获得完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