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 2025-08-19 红色云岭:从硝烟战场到红旅新景的烽火新生
  • 2025-08-19 中俄首座跨境铁路大桥完成不动产登记 钢铁丝路获法律“身份证” 2.2公里界江通道筑牢物权基石 为中欧班列东通道及中俄经贸提速护航

    动态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 文体旅融合激活夏日经济,“金钥匙”解锁消费新引擎
  • 甘肃榆中打通山洪救援通道 干道清淤初成全面转战巷道
  •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托育服务如何迈向“可及、可信任、可支付”?

    市县

  • 吉林蛟河红叶经济升温 多元业态激活全域旅游

    三农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 雪域边关展新颜:西藏边境振兴绘就富民固边新画卷

  • 甘肃蜜瓜破浪出“海”,新农人达祖寿创温室增收样本

  • 姚庄黄桃:一颗果实的绿色蝶变与共富协奏

    法治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 骗子假售后真挖坑 民警破黄金取现诈局救下12万
  • 为搏流量“无下限”:博主畸形起号乱象调查,专家吁强化平台责任依法整治
  • 虚假保险催缴骗局:警银联动 成功拦截德阳女子30万失款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人工智能产业化步伐加快 智能经济塑造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5-08-04   浏览量: 174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日前成功举行。本届盛会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商集中展示了3000多项前沿展品,其中包含100余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秀”的新品。蓬勃的发展活力在此展现,让公众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尖端研发快步走向产业实际应用一线。

1754274767475671.png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据最新统计,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大关,连续多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截至今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到157.6万件,占据全球申请总量的38.58%,位居世界首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已超过3.5万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超过5100家,约占全球的15%。随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一个覆盖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支撑、技术平台到丰富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已在中国形成。

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正在深度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释放澎湃动能。典型应用场景在全国各地涌现:四川制造企业的智能车间里,人形机器人凭借连续3小时无失误完成料箱转运任务展现高可靠性,其应用正加速拓展至物流、康养等多场景,引发“未来已来”的感叹。上海则投入到轻量化智能设备的试用中,仅重40克、集成了实时翻译与环境感知等功能的“AI+AR”智能眼镜,为弱势群体的生活带来了切切实实的便利。在山东,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厂”采用“前店后厂”模式,正在高效产出各种智能应用。该模式通过建设语料中心、训练中心、评测中心以及集成中心等标准化流程,显著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门槛和成本,有效缩短了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周期,为区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这些亮眼的数据和生动的实践案例,无不印证着人工智能加速推动经济发展形态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通过重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趋势日益凸显。它已广泛赋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千行百业,走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渗透至社会运作的各个方面,正强劲地驱动经济增长。相较于以往聚焦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数字经济时代,如今兴起的“智能经济”更强调人工智能在生产决策过程中的高度自主性与智能化能力。智能经济代表了在数字经济基础之上的一次高阶升级,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速创新迭代速度具有深远的带动作用。

推动智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关键在于既要夯实经济整体转型升级所需的微观基础,又要同步完善相关的市场机制与配套制度安排,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安全可控的智能经济体系。具体路径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其一,强化技术牵引与应用赋能。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为牵引力,着力提升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核心环节的智能化程度。在消费领域,依托大模型深度模拟和理解用户需求,有助于支撑个性化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不仅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消费体验,也催生了如数字人直播、沉浸式购物等创新业态和场景。在生产端,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流程优化、资源调度等关键环节,显著助力制造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服务业则实现降低成本、增强服务能力的目标。例如,将智能算法引入制造流程进行任务调度,在客服环节部署智能响应系统,利用智能平台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以及在编程、创作等知识密集型工作中推进人机协作,均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深化数据驱动决策、提高智能赋能水平,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实现质量提升、效率变革、结构优化和韧性增强。

其二,完善市场机制与制度保障。着力设计适配智能经济特征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供需高效率匹配。加快构建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至关重要。需特别关注算法偏见与歧视、训练数据版权归属、虚假信息治理等现实挑战,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智能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结构、社会公平可能带来的深层影响,积极防范因工作岗位被技术替代而加剧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为此,需综合施策:包括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劳动者新技能、强化对职业转型的有效支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举措旨在推动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协调共进,为智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可持续的制度根基。

上一条: 人工智能应用广泛:多领域驱动实体经济生产力飞跃
下一条: 联合声明倡导自律,汽车测试行业亟待规范发展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