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14 治安工作不放松、安全放在笫一位
  • 2025-08-14 西安中欧班列十年奋进:累计开行破30000列,筑就欧亚高效物流大通道
  • 2025-08-14 潍县烽火熔铸和平城:创伤之地焕发新生
  • 2025-08-13 2023年前七个月重庆外贸进出口强势增长9.1%,多元市场布局推动新动能
  • 2025-08-13 中纪央媒网公开招募各省级运营中心负责人

    动态

  • 甘肃榆中打通山洪救援通道 干道清淤初成全面转战巷道
  •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托育服务如何迈向“可及、可信任、可支付”?
  • 蓝色循环 生态共富:中国台州的海洋环保创新实践
  • 万年县卫健委召开医疗卫生机构医德医风有关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
  • 物价走势转暖 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 职业“代退款”藏身二手平台:馅饼还是陷阱?
  • 山东省阳谷县领导到访上饶市山东商会,共促合作新篇
  • 甘肃榆中遭遇历史级暴雨引发山洪 已致十人遇难三十三人失联
  • 育儿补贴诈骗陷阱频发!警方呼吁全国警惕虚假申领骗局
  • 七部委联合启动国家脑机接口产业引领计划

    市县

  • 广州暑假ACG盛宴:展会点燃消费热潮,二次元文化闪耀盛夏

    三农

  • 向"药"而兴 济南商河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 晋中祁县早熟鲁丽苹果迎丰收 “千万工程”助力果园升级

  • 青田油茶产业升级:共富工坊助力浙南油库振兴

  • 醉美睡莲绽鱼台,美丽经济绘就生态振兴画卷

  • 杭州城乡双轨并进,编织低碳转型绿色版图

  • 一片叶子富了村 两山理念润龙泉 ——中纪央媒网执行主编田立会赴沂南县陶缘茶叶种植合作社调研乡村振兴增收路

    法治

  • 为搏流量“无下限”:博主畸形起号乱象调查,专家吁强化平台责任依法整治
  • 虚假保险催缴骗局:警银联动 成功拦截德阳女子30万失款
  • 航班退改签需警惕!警方向冒充客服新骗局亮剑
  • 伪造合同恶意起诉民企,机关联动惩治虚假诉讼
  • 空白合同套路深 员工胜诉获双倍赔偿 乌鲁木齐法院严惩违法用工
  • 北京法院判决旅游公司因游客摔伤承担七成赔偿责任
  • 最高法以精准惩戒强化信用修复 九案例明晰"失信"与"失能"界限
  • 暑期学生安全警示:警惕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 暑期高薪兼职暗藏“坑” 务工青年谨防三类骗局
  • 警惕票务欺诈新手段!“内部渠道”“代抢”音乐节门票致多人损失惨重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为搏流量“无下限”:博主畸形起号乱象调查,专家吁强化平台责任依法整治

发布时间: 2025-08-14   浏览量: 361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极端案例引关注

近日,杭州地铁发生了一起引人侧目的闹剧。在9号线客运中心地铁站,一名男子身着黑丝上衣、身披黑斗篷,在地铁门打开时以极其怪异的爬行姿态进入车厢。其行为当场惊吓到其他乘客,引发现场混乱。经查,此行为极可能是该男子为“起号”(即在社交平台快速积累粉丝和流量)的炒作手段。事后,相关短视频平台迅速反应,发布通报指出该账号通过不当行为博取流量,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且影响恶劣,已对其进行无限期封禁处理。

奇葩起号手段频出

此类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起号现象并非孤例。现实中,不少博主为了在短时间内积累粉丝、获取高流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使用了大量奇葩甚至踩踏法律红线的起号方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一个突出的乱象是博主在公共场合如地铁、公交车中进行离奇甚至扰民的“接挑战”行为。“王××”博主在7月29日发布的视频中,竟捏爆袋装牛奶喷洒到前排乘客和整个公交车厢内,该内容反而获得了近5万点赞。记者观察到,所谓“接挑战”已成为许多新博主的热门选择:例如随机向路人泼饮料、抢陌生人的饭吃、戴黑色头套去银行取钱,更有甚者挑战在公安局前用面粉做“吸毒状”并企图逃跑等等。这些奇葩“挑战”被指可能误导价值观,带来负面社会引导。

虚假人设与“三观”话题引流

除挑战底线外,炮制虚假人设博同情、引对立也是一条“捷径”。博主“香×××”曾诉诸“原生家庭不幸”的故事引发全网关注和同情,粉丝激增进而直播带货,但最终被平台证实为编排剧本,遭到“卖惨博流量”的声讨。另如“××太子”炫耀“戏耍银行卷钱3980万元潜逃国外过奢靡生活”,更是以虚假人设挑战法律红线,同样遭平台无限期封禁。此外,靠撰写抓人眼球、毁三观的标题党图文帖来引流的行为同样盛行,诸如“让哥哥送房”、“让员工免费加班”等荒谬标题层出不穷。业内人士透露,炮制重复剧本、利用人性弱点吸引评论互动,一旦积累足够粉丝后删掉旧视频“洗白”账号,即可转化为直播带货或广告收益。

买卖账号与AI生成乱象

新技术的应用也滋生了新的畸形起号手段。利用AI生成低俗、猎奇内容正成为捷径。例如博主“齐××”使用AI制作改编《西游记》的恶搞视频,内容涉及唐僧与衣着暴露的女妖精调情等低俗情节,违背基本价值观,却因猎奇收获近24万点赞并开始带货。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宣扬“AI起号”速成的经验帖,诱导新人博主靠生成含暴力、色情或违背公序良俗的元素来吸引流量。更有直接采用买卖账号“原地起号”的方式。记者调查发现多个平台存在账号交易,如一个18万粉的男性用户为主的账号标价可达1.7万元,甚至存在专门收购粉丝过万账号进行矩阵式运营的情况。

法律风险与规制建议

受访专家指出,这些畸形起号行为可能触碰多条法律红线。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编造虚假信息严重者可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谣言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买卖账号行为则直接违反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禁止非法买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的规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强调监管需双管齐下:事前预防,如封禁账号、屏蔽删除内容;事后强化问责,尤其针对已“洗白”账号的先前违法行为,杜绝侥幸心理。平台应在用户注册阶段明示规范,对新账号初期内容重点审核。对于AI生成乱象,赵精武建议技术提供方需加强敏感词屏蔽和生成内容事前过滤;平台在算法推荐上减少类似传播;同时监管部门应依法严惩情节严重者。中国传媒大学李丹林教授呼吁平台需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运用技术与审核手段识别违法不良内容,并依法依规处置账号、向主管部门报告,从源头上切断畸形起号背后的经济诱因。

上一条: 伪造合同恶意起诉民企,机关联动惩治虚假诉讼
下一条: 没有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