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北京郊区一起因摄像头安装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引发关注。赵某因邻居李某安装在墙外的摄像头能够拍到自家院落外围,认为个人隐私受到侵犯,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拆除设备并索赔。
据了解,赵某与李某均在房屋外墙安装了摄像头,镜头主要朝向门前公路,同时也会拍到对方住宅的外墙及屋顶区域。法院经现场勘验后认定,双方摄像头均无法拍摄到对方院内或室内等私密区域,收录范围限于建筑外部。李某安装摄像头系出于农村依山居住的安全考虑,其通过12345平台投诉荒山着火时使用监控截图,并不构成在公开网络传播。法院最终驳回了赵某的诉讼请求。
然而,并非所有摄像头安装行为都合法合规。在另一起北京大兴区的案例中,韩某在院墙安装的可手机遥控摄像头,经邻居刘某指出后,被证实可调至拍摄刘某庭院甚至客厅内部。经法院调解,韩某主动拆除了设备。法官指出,尽管公民有权为安全目的安装监控,但拍摄范围若涉及他人私密区域,则构成侵权。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5年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摄像头安装与管理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该条例明确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的区域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并强调安装者需设置显著提示标识,合理确定拍摄范围。
法官提示,公众在安装和使用摄像头时,应把握好安全需求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平衡。即使出于自我防护目的,也应注意设备的角度与范围,避免侵入他人私密空间,否则可能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科技便利不应以牺牲他人权益为代价,合理、合法安装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