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毕业季,教育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推出系列创新政策举措,旨在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帮助2025届高校毕业生尽早落实就业去向。这些措施包括深挖国有企业和基层就业空间,合理增加“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实施规模,以应对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的挑战。
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吸纳毕业生的积极性,教育部首次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由企业扩展至社会组织。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就业补贴、扩岗补助和担保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稳岗扩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表示,今年实施了国有企业招聘扩容计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鼓励毕业生深入产业一线。各地也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推出地方性增量政策,例如内蒙古实施了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招聘规模达5000人。
教育部还指导各地优化校园招聘活动,汇聚资源对接毕业生需求。山西采用“活动补助+成效补助”模式,对高校招聘活动提供补贴支持。吉林、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则采取“挂钩联系+重点服务”方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就业资源薄弱高校结对,提供针对性岗位资源和服务。
在构建区域性就业大市场方面,教育部持续推动对接经济大省的人才需求,搭建跨区域就业平台。上海市联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举办“长三角2025届毕业生就业冲刺招聘会”,汇聚150余家企业,提供超4000个岗位。这些岗位覆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从基础技术岗到高端研发岗,满足毕业生多元化择业需求。招聘会还特别设置“浦东实习见习专区”,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实习机会,帮助毕业生积累经验。
应聘学生董佳琳表示,招聘会岗位范围广泛,自己投递简历时感觉机会丰富,可以多尝试不同方向。另一名应聘学生则指出,展区标识清晰,避免了简历盲投问题。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招聘经理任亚英提到,公司针对机器人研发和技术交付岗位,既接收应届生就业申请,也为明年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2025年上海高校预计毕业生总量为24.6万,当前就业进展总体平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副处长周红星强调,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区域,正完善“长三角高校毕业生供需云平台”,实现三省一市就业信息即时共享,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人才输送机制,助力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