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多项关键物价指标释放积极信号,显示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开始见效。
当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扭转了下跌趋势,上涨0.4%;同时,反映基本通胀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延续了连续三个月的涨幅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CPI同比持平主要受食品价格低位影响,而环比回升动力则来自服务与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服务价格整体上涨0.6%,贡献了总环比涨幅逾六成(约0.26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涨幅达0.5%,比上月显著扩大0.4个百分点。
暑期消费热潮成为主要拉动力。董莉娟指出,受旅游旺季影响,飞机票、旅游、住宿及租车服务价格涨幅均明显高于季节性水平,合计带动CPI环比上涨约0.21个百分点。扣除能源后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整体上涨0.2%。持续下滑近半年之久的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价格当月出现企稳,家用器具、日用杂品、耐用品及个人护理品等价格均呈现0.5%至2.2%的月度增长。
工业领域亦现向好迹象。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虽下降0.2%,但降幅已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这是自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董莉娟认为,政策加力和部分行业供需改善共同促成此变化。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升级推升了飞机制造、智能穿戴设备、通信设备和服务器价格。同时,市场竞争格局优化带动煤炭、钢铁、光伏设备、水泥和锂电池制造价格降幅明显缩窄,合计减轻PPI环比下行压力0.14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趋于乐观。东方金诚研究总监冯琳强调,“反内卷”预期改善是PPI降幅收窄主因。他认为后续“以旧换新”等措施将为物价提供支撑,叠加低基数效应,CPI同比有望小幅转正,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将成为下半年政策侧重点之一。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补充道,短期内“反内卷”政策可重塑供需结构,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长期则需政策协同发力,构建“需求扩大—盈利改善—内生动力增强”的良性循环,稳固物价向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