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15 长三角地区外贸强劲增长,前7个月进出口稳居全国前列
  • 2025-08-15 人在画中行:安吉,读懂万重绿浪间的生态诗行
  • 2025-08-15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九月登汉 聚焦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嘉年华
  • 2025-08-14 治安工作不放松、安全放在笫一位
  • 2025-08-14 西安中欧班列十年奋进:累计开行破30000列,筑就欧亚高效物流大通道

    动态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 文体旅融合激活夏日经济,“金钥匙”解锁消费新引擎
  • 甘肃榆中打通山洪救援通道 干道清淤初成全面转战巷道
  •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托育服务如何迈向“可及、可信任、可支付”?
  • 蓝色循环 生态共富:中国台州的海洋环保创新实践
  • 万年县卫健委召开医疗卫生机构医德医风有关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
  • 物价走势转暖 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 职业“代退款”藏身二手平台:馅饼还是陷阱?
  • 山东省阳谷县领导到访上饶市山东商会,共促合作新篇
  • 甘肃榆中遭遇历史级暴雨引发山洪 已致十人遇难三十三人失联

    市县

  • 大藤峡水利枢纽首破珍稀鱼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为珠江流域生态提供科技支撑

    三农

  • 嘎仙洞:从鲜卑祖庭到乡村振兴“金钥匙”

  • 太行山下国际艺术村,许村打造乡村旅游振兴样板

  • 向"药"而兴 济南商河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 晋中祁县早熟鲁丽苹果迎丰收 “千万工程”助力果园升级

  • 青田油茶产业升级:共富工坊助力浙南油库振兴

  • 醉美睡莲绽鱼台,美丽经济绘就生态振兴画卷

    法治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 骗子假售后真挖坑 民警破黄金取现诈局救下12万
  • 为搏流量“无下限”:博主畸形起号乱象调查,专家吁强化平台责任依法整治
  • 虚假保险催缴骗局:警银联动 成功拦截德阳女子30万失款
  • 航班退改签需警惕!警方向冒充客服新骗局亮剑
  • 伪造合同恶意起诉民企,机关联动惩治虚假诉讼
  • 空白合同套路深 员工胜诉获双倍赔偿 乌鲁木齐法院严惩违法用工
  • 北京法院判决旅游公司因游客摔伤承担七成赔偿责任
  • 最高法以精准惩戒强化信用修复 九案例明晰"失信"与"失能"界限
  • 暑期学生安全警示:警惕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嘎仙洞:从鲜卑祖庭到乡村振兴“金钥匙”

发布时间: 2025-08-15   浏览量: 34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千年遗址唤醒文化记忆,旅游赋能阿里河经济新生

内蒙古电 领导决策网(执行主编 田立会 报道)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阿里河镇,一座隐匿于苍松翠柏间的天然洞府——嘎仙洞,正从历史的尘烟中走出,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支点。作为北魏鲜卑族的发祥地,这里不仅镌刻着北方民族迁徙融合的早期密码,更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浪潮中,让古老文化与乡村经济碰撞出别样火花。

1755237136130516.png

鲜卑祖庭:尘封千年的文明印记

嘎仙洞的闻名,源于1980年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洞内石壁上,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太武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祭告祖先时所刻的祝文碑刻赫然在目,全文19行201字,清晰记载了鲜卑族“自北南迁”的早期历史,印证了《魏书》中关于鲜卑拓跋部起源于“大鲜卑山”的记载。这一发现,让嘎仙洞成为公认的鲜卑民族重要发祥地,被史学界称为“鲜卑祖庭”。

1755237173626523.png 

    如今,走进嘎仙洞景区,洞内幽暗深邃,石壁上的刻字历经千年风雨仍依稀可辨,仿佛在诉说着鲜卑人从林海狩猎到入主中原的壮阔历程。景区内的鲜卑文化陈列馆,则通过文物展品、场景复原和多媒体互动,生动展现了鲜卑族的生产生活、服饰礼仪与政权演变,让游客得以触摸那段远去的文明。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前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现在嘎仙洞成了咱的“聚宝盆”。阿里河镇嘎仙村村民王桂芝笑着说。她家的农家乐如今日均接待游客近百人次,土灶台炖的林区笨鸡、山野菜蘸酱成了抢手菜,年收入比几年前翻了几番。

1755237202912380.png 

    依托嘎仙洞遗址的文化影响力,阿里河镇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对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还推出了鲜卑文化体验游、林海徒步探秘等特色线路。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开办农家乐、销售山货特产、参与民俗表演,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数据显示,随着嘎仙洞景区知名度提升,阿里河镇年接待游客量从2018年的不足5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3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收入年均增长超25%,直接或间接带动500余村民就业。曾经偏远的山村,如今道路整洁、庭院雅致,鲜卑元素的壁画和装饰随处可见,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步一史”的独特风貌。

守护与发展: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乡村振兴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守护好文化根脉。”阿里河镇文旅办主任表示,当地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严格限制景区日接待量,定期对嘎仙洞岩体和碑刻进行专业维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遗址造成破坏。 

1755237231201944.png

   如今,嘎仙洞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内蒙古“北疆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夏季,这里会举办“鲜卑文化节”,游客可以体验射猎、制皮等鲜卑传统技艺,观看《拓跋鲜卑》实景演出,在互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从鲜卑人的“祖居地”到乡村振兴的“活力源”,嘎仙洞的蜕变,正是文化遗产赋能地方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这片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土地上,古老文明与现代乡村正共同书写着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 佟庆河

上一条: 向"药"而兴 济南商河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下一条: 没有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