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义非凡的揭幕仪式在暴雨中的吉隆坡举行。马来西亚南侨机工纪念公园及南侨机工纪念馆于14日正式亮相。尽管雨势滂沱,来自各界的重要嘉宾和众多民众依然准时出席,肃穆地聚集在纪念公园的核心区域——那座象征深久记忆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前,虔诚地献上花圈与鲜花,以此表达对历史先贤的深切缅怀。
在现场致辞时,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动情地提及历史的壮举。他表示,与当年南侨机工们克服千难万险,甚至不惜付出“努力和生命”返回祖国投身抗战的英勇无畏相比,仪式现场的这点雨水“根本算不了什么”。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1939年开始,在陈嘉庚先生的热切号召下,超过三千名来自南洋的华侨机工毅然分批奔赴祖国大地,承担起特殊时期的运输使命。他们在环境极其险恶的滇缅公路上奋勇驰骋,确保这条至关重要的“抗战生命线”保持畅通无阻,为抵御外侮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其中许多人不幸捐躯异乡。“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正是由当地华人社团于1947年集资建成,用以铭记这些赤子的牺牲与贡献。
公园的设计匠心独运。这座以纪念碑为核心的纪念场所,环绕纪念碑精心构筑了环形纪念墙,其夯土造型象征着滇缅公路上那段最险要的路段之一——“二十四道拐”。墙体上镌刻着所有已知的约3200名南侨机工的姓名,旨在于时光流转中让英名永恒留存。与之相呼应的纪念馆则设立在公园旁边,馆内通过翔实的文物、珍贵的图片以及清晰的文字叙述,全景式地展现了这段热血历史的历程。尤为震撼人心的是一整面照片墙,八百余位南侨机工的面容凝视着来人,无声诉说着过往。
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后裔代表严崇财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纪念墙上找到了父亲严福星的名字。这一幕让他“意识到父亲的奉献未被遗忘”。他回忆道,父亲离世时自己尚年幼,对父亲的事迹了解甚少,仅从母亲那里得到过零散信息。成年后,他主动追寻这段历史,如今知晓的反比母亲更多。专程从中国赶来参加揭幕仪式的南侨机工后人张云鹏,也在那承载着无数面庞的影壁上找到了父亲和叔公熟悉的身影。七度赴马参加同类纪念活动的他,深切感受到“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华人社团没有忘记他们。作为南侨机工的后人,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这一融合了纪念公园与纪念馆的建设由吉隆坡广东义山主导完成。该机构主席杨博耀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在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是他们长期坚持的传统。时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义山希望借助拓展出纪念馆和公园的形式,更为完善地保存与传承属于南侨机工的不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