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 2025-08-19 红色云岭:从硝烟战场到红旅新景的烽火新生
  • 2025-08-19 中俄首座跨境铁路大桥完成不动产登记 钢铁丝路获法律“身份证” 2.2公里界江通道筑牢物权基石 为中欧班列东通道及中俄经贸提速护航

    动态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 文体旅融合激活夏日经济,“金钥匙”解锁消费新引擎
  • 甘肃榆中打通山洪救援通道 干道清淤初成全面转战巷道
  •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托育服务如何迈向“可及、可信任、可支付”?

    市县

  • 吉林蛟河红叶经济升温 多元业态激活全域旅游

    三农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 雪域边关展新颜:西藏边境振兴绘就富民固边新画卷

  • 甘肃蜜瓜破浪出“海”,新农人达祖寿创温室增收样本

  • 姚庄黄桃:一颗果实的绿色蝶变与共富协奏

    法治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 骗子假售后真挖坑 民警破黄金取现诈局救下12万
  • 为搏流量“无下限”:博主畸形起号乱象调查,专家吁强化平台责任依法整治
  • 虚假保险催缴骗局:警银联动 成功拦截德阳女子30万失款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石山草色青——广西喀斯特地区科技助农见闻

发布时间: 2024-11-17   浏览量: 2082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民在自家田里、林下种上了牧草。这些经科研人员改良的优质牧草不仅有助于土壤改良、水土涵养,更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草”。

  记者近日乘车前往环江县下南乡一处养牛场,路途中道路两旁的牧草不时掠过车顶,发出沙沙声。

  同行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介绍,一般长得较高的牧草底部叶片容易发黄,但这里的改良牧草不管长多高都是通体翠绿,并且表面光滑没有锯齿。

  环江县曾是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中国科学院对口定点帮扶的县份之一。30年前,曾馥平来到这片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石漠化地区,帮助当地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帮扶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就是产业发展问题。”曾馥平说,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差,石山面积大、可耕地少、水资源利用难,原本田里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红薯为主,但这些作物遇到洪涝等自然灾害就很难成活,“喀斯特地区降雨分配不均,每到5至8月的雨季,玉米地常常被淹,淹三天玉米减产,淹一周绝收,农民损失很大。”

  “20世纪90年代,通往下南乡的路都是极窄的山路,车辆开不进去,村民养猪也运不出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谭支良说,因为牛能慢慢牵着走出山,养牛成为当地不少农户的选择。结合当地养牛传统,经过反复调查实验,科研团队提出替代型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也能治理石漠化难题。

  在下南乡波川村环江毛南绿峯种养基地外,田里种满绿油油的牧草。基地负责人谭成语一见到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就熟络地打起招呼,介绍起基地的新变化。

  “我现在种了80亩左右的牧草,一年可以割6次,再收购一些村民的牧草,够我养的200头牛吃了。”谭成语介绍,牧草管护轻松,雨季被水淹半个月也能重新长出来。

  波川村村委会副主任谭远望介绍,村里的合作社带动400多户村民一起养牛,每年共销售约2000头肉牛,“原来种玉米一年每亩地能赚500元就不错了,现在种草养牛,养一头牛一年能赚3000至3500元,一亩牧草可以养活一两头牛。”

  “种玉米一年至少需要翻动土壤两次,不利于水土保持,而牧草种下去最多20年都不用重新栽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捡起牧草地里一块苔藓告诉记者,牧草种植属于保护性种植,可以形成生物结皮,固持碳氮,涵养水分,增加土壤二氧化碳浓度。

3.jpg

  图为谭成语养殖的肉牛。

  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作为有机肥还田……王克林介绍,他们计划帮助环江根据香牛营养需求搭配牧草种植结构,打造肉牛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环江香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我现在不仅养牛规模扩大,还在南宁开了快餐店、牛杂店,用牛骨头煮汤,村民养的牛还不够卖。”谭成语说,合作社一起养牛的村民收入都增加了不少,不少人五六年就能在县城买房,日子越来越红火。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条: 眉山市丹棱县发挥乡贤优势 壮大村集体经济
下一条: 河北丰南:特色水产养殖助增收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