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智慧养老科技展区吸引了众多关注。200余家企业带来最新研发的养老产品,其中具备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生活陪伴等功能的养老机器人成为焦点。
展会上,一款能通过眼球运动进行健康检测的仪器引人驻足,还有头戴脑电采集系统可实现无接触康复训练,更有机器人能识别表情、完成理疗和书写等复杂任务。这些创新产品展现了科技为养老生活带来的全新可能。
随着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智慧养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清华大学专家表示,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他们期待机器人能协助完成日常起居,同时获得安全感。
目前,养老机器人在面向个人用户推广时仍面临挑战。森丽康公司产品负责人透露,其小丽机器人市场定价约2万元,对不少老年人而言仍显昂贵。有老人直言,不会购买超过自己三个月退休金的产品。
更复杂的灵巧手技术成本更高。业内专家举例,实现接近人手灵活度的灵巧手单只价格可达数十万元,这成为养老机器人普及的重要障碍。除硬件成本外,大模型等软件研发投入也给企业带来压力。
安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企业代表表示,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机器人在照护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责任认定。目前,政府已开始加强政策引导,今年首次将智慧养老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并启动了智能养老机器人应用试点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迭代和产业链完善,养老机器人有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性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养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