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西汉匠人的巧思之下,一盏能够“吞烟吐明”的铜凤灯被铸造出来。如今,这件名为羽纹铜凤灯的国家一级文物,以其超前的环保理念,跨越两千年时光,在现代文创热潮中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这盏出土于广西合浦汉墓的铜灯,造型为昂首回眸的凤鸟,通身饰以精细羽纹,尾羽下垂及地,与双足共同支撑灯体,形态庄重而典雅。凤背设有灯盘,灯罩可随颈转动,不仅方便调节光线,更暗藏一套原始的“油烟净化系统”。
广西博物馆专家介绍,凤颈与腹腔相互连通,成为独特的导烟通道。点燃灯盘时产生的烟尘,会经由灯罩引入颈管,再流入凤腹中储存的清水里,最终溶于水中,实现空气净化。这一设计有效防止了室内污染,展现出汉代工匠对环保的前瞻思考。
在学者看来,这一结构不仅体现功能上的智慧,更传递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有环境学者指出,羽纹铜凤灯将照明、控烟与净化功能融为一体,是把环保理念前置到设计源头的古代实践,对当代绿色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该文物也被视为古代“功能美学”的典范。工艺美术研究者认为,凤灯每一处结构都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神鸟造型既赋予器物祥瑞寓意,也巧妙地将排烟系统化为艺术表达,真正做到“道器相融”。
如今,这盏沉睡千年的明灯以新的形式“复活”。广西博物馆以其为原型,推出一系列涵盖文具、饰品、玩偶等类型的文创产品,在保留文物神韵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受到大众欢迎。
博物馆负责人表示,羽纹铜凤灯不仅是汉代工艺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微观体现。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盏古老的明灯依然熠熠生辉,提醒人们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传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