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促使夏日“清凉经济”迅速升温。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新场景精彩纷呈,消费活力充分释放。以夜间纳凉和避暑旅游为核心的体验型消费不断升级,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为提振夏日消费的重要引擎,“清凉经济”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打造增长点意义重大。在政策推动下,相关领域增势强劲。例如,清凉电器类产品销量大幅提升,空调、电风扇等热销,黑龙江、辽宁等五省环比增幅均超140%,最高达183%。同时,解暑和健康防护需求爆发式增长,碳酸饮料、冰淇淋成交额环比增长超75%,清凉眼罩销量暴涨超10倍,成为夏季爆款。
今年“清凉经济”呈现新变化新趋势。需求层面,居民对产品与服务的品质要求提高,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特征更趋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者愿为健康安全、环保节能和创新功能支付更高溢价。供给层面,新技术赋能夏日消费,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涌现,场景创新活跃。义乌商贸城的热门产品如100克轻量防晒伞和透气瑜伽服防晒衣热销,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加强,直播带货推动消费增长。但制约因素犹存,如供给质量不高、场景创新不足、消费环境不优、维权难,以及直播带货监管待完善,这些难点阻碍消费持续扩大。
下一步,应紧扣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抓住夏日消费时机,加强产品上新、服务更新、场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点燃“清凉经济”新引擎。推动产品焕新升级,抓住防晒消暑热度,扩大优质供给。凉席、空调服、沙滩鞋等用品需提升质量设计,清凉饮食如应季饮品要适时推出,满足健康需求。借助“以旧换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新品促销,平台提供即时配送,让消费者以优价畅享清凉,激发消费意愿。
创新夏日消费场景,推动传统商业设施社交化转型,融合零售、餐饮、文化等多业态。丰富消暑纳凉方式,如上海室内滑雪场带动客流和酒店预订,湖南、广东等地景区漂流和城市水上乐园提升体验感,满足高品质需求。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监管,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网信、税务等执法协作。严格线上商品质量监管,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及时查处侵权,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权益,缩短维权时间成本。健全直播带货标准,厘清平台、经营者、主播责任,强化全流程服务,回应诉求,净化网购环境,提升管理水准,营造安全有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