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有网络博主发文揭露多地景区寄存柜存在押金退还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据反映,不少景区、博物馆等场所提供的免费寄存服务,虽标榜“免费使用”,却在退还押金环节设置障碍,导致消费者资金滞留。

公共场所设置寄存柜本是为了方便游客,解决行李携带不便的问题。收取押金原本是督促用户及时取件、提高柜体使用率的合理措施。但部分服务商在押金退还环节“做手脚”:退款不返回原支付账户,而是转入平台余额;有的用广告弹窗遮挡退款入口,甚至显示虚假的“退款成功”提示。
这类操作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确退还条件和时限,不得设置不合理障碍。故意拖延、变相扣留押金的行为,可能构成不当得利,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然而现实中,由于单笔金额较小、维权程序繁琐,许多消费者在遭遇此类情况后选择放弃追讨。部分人即使主动维权,也面临客服推诿、程序复杂等困境,导致此类“温和套路”持续蔓延。
作为公共服务场所,景区等单位应当加强服务商管理,明确寄存服务规则,并在醒目位置公示押金退还流程。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关注共享服务领域的新问题,完善相关规范,让便民服务真正回归便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