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陕西省近年来持续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通过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最新数据显示,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已由1999年的31.6%提升至当前的67%,黄河年输沙量大幅减少八成以上,成为国际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范例。

“十四五”以来,陕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0.81%,实现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同步下降。为科学支撑生态建设,该省建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全国唯一专注水土保持研究的国家级实验室。
在机制创新方面,陕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延安市薛张小流域碳汇交易项目被列为全国水利领域社会资本利用典型案例,形成可推广的市场化治理模式。榆林市运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项目精准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工程措施上,陕西在黄河流域建设拦沙工程1450座、淤地坝219座,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超过60万亩。延安与榆林两市分别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84平方公里和396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均超过50%。
下一步,陕西将加强跨部门协作,明确水土保持目标,推动治理工作与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