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8-03 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
  • 2025-08-01 领跑全国!内陆青海外贸增速何以如此之快
  • 2025-08-01 就业帮扶车间激发蓝山县村民增收新活力
  • 2025-08-01 成都夜间动卧直通四大城市,商旅与游客热捧“夕发朝至”
  • 2025-07-31 响应国家号召,共筑绿色生态梦——中纪央媒网在行动

    动态

  • 江西玉山岩瑞镇开展“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
  • 雨季不误安居愿,太原老旧小区暖心改造
  • 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海关监管新规:三类货物特殊管理 二线通道便利通行
  • 三地创新监管模式 让无堂食外卖更放心
  •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减轻育儿负担惠民举措
  • 中国泳队新加坡世锦赛夺两金 唐钱婷蛙泳摘铜
  • 安徽芜湖:奇瑞强势跃升152位 跻身《财富》 世界500强刷新中国车企进位纪录
  • 河北平泉“友爱老年公寓” 用爱织暖巢,让晚年时光满溢温情与幸福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市县

  • 青海救治小“凌小蛰”,雪山之王展现生态曙光

    三农

  • 西藏金融服务变革惠泽边陲乡村振兴

  • 湖南祁阳订单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特色高粱玉米绘就富民新图景

  • 高原牧场的智慧蝶变:那曲牧民拥抱新生活

  • 连江口镇:生态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 夏日高温催生“清凉经济”繁荣:新消费趋势与监管强化

  • 中纪央媒网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绘就共富新图景 ,共赴时代新辉煌

    法治

  • 警惕新型电诈洗钱陷阱!收赃销赃皆担责
  • 伪营养师布迷阵,保健品乱象吞噬健康
  • “清欠”任务下的骗局:大学生签名竟成失信人,检察深挖揭借名贷黑幕
  • 新规破解甲醛房困局,让出租屋成为安心之家
  • 3岁糖宝遭拒赔,重疾险条款埋雷引争议
  • 中纪央媒网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发龙:走基层,普法教育显担当
  • 婚恋账号乱象:捞金术泛滥,专家呼吁平台强化算法监管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能美容?“快餐式”轻医美需谨慎

发布时间: 2024-08-09   浏览量: 219506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 报道        


  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能做医美、一顿大餐的费用就能购买医美项目、打开手机App就能预约时间……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轻医美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规模增长。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轻医美项目受热捧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消费纠纷“重灾区”。专家认为,中国轻医美市场快速发展,整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规范该领域,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帮助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低价引流,“团购”“秒杀”受热捧

  “水光针299”“光子嫩肤99”“刷酸399”……广州的吴女士打开团购App,在“美学美容”栏目下看到,广州市内的多家医疗美容机构在该平台上推出了团购套餐,有的项目消费量高达5000次。

  页面上还有不少消费者展示了“玻尿酸填充下巴前后对比图”“假体隆鼻3天后效果分享图”“双眼皮术前后对比图”等。实惠的价格、真人展示、客服一对一指导,这都让吴女士跃跃欲试。

  近年来,轻医美已成为推动医美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水光针、光子嫩肤、热玛吉等都是常见的轻医美项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主治医师刘艳华介绍,轻医美是介于手术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间的专业医疗美容项目,是通过无创或微创医学疗法,用先进的产品、器械、医学手段等满足求美诉求。

  这些项目通常通过注射、激光等方式,针对肌肤的多种问题进行改善,如淡化皱纹、美白肤色、提升肌肤紧致度等。因治疗时间短,不少人称之为“午餐式”美容——吃个午饭的时间即可完成,不影响正常工作。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生活美容及轻医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3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在2023年用户规模达2354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105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表明中国轻医美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整个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企查查显示,近十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正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达4.66万家,同比增长38.61%;预计到2026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然而,便捷性和低门槛的背后,轻医美带来的问题也愈发凸显。上海市消保委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美容、医美等相关投诉9773件。突出问题有:美容抗衰、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机构夸大效果、以低价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消费时却以多重话术诱导加价下单;机构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公示等情况。

  此外,记者调查还发现,不少线下工作室、美容院甚至美甲店也打起了医美擦边球。这些机构往往不具备专业医疗设备和资质,但为了追求利润,却擅自开展医美项目。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地查处涉及轻医美的相关案件,今年5月,兰州警方通报,捣毁家庭式医美“黑诊所”6处,警方查处用于存放肉毒素仓库3处,查获注射用A型肉毒杆菌等3万余件。

  价格战“厮杀”,轻医美“入坑”需谨慎

  记者调查发现,轻医美乱象问题频发的背后,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问题。

  首先,拼投放、拼引流,电商平台诱导美容机构打价格战。“在小红书上,医美机构不能打广告,只能投放‘表单’,就是展示各种项目的费用,消费者点击进去之后,就有医美机构客服一对一接单。”广州一家医疗美容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网上拉客,该医美机构设置了几十人的“电销团队”。

  深圳某医疗美容机构负责人吴贵川介绍,在电商和新媒体平台中,正规医美机构不可以去介绍产品技术、医生亮点,只能露出一个产品名字和价格,到最后就成为各家“价格战”。

  吴女士告诉记者,“有的团购页面上显示99元,但实际到店后工作人员就说这个产品没有了,会推荐价格更高的。”上海消保委的通报显示,美容、医美等相关投诉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以低价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消费时却以多重话术诱导加价下单。

  “让我做完项目后在App上发对比图,就可以返现,或者赠送项目。”佛山市消费者张小姐告诉记者,她认为做的医美项目并不符合预期,但是医美机构说可以“好评返现”“发图赠项目”,于是自己就照做了。

  其次,耗材重复使用,医美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仍有发生。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对医疗美容行为有明确管理规定,必须遵循“场地、人员、设备”的“三管理”,但是,一名医美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中也不乏“门道”,需要搭配耗材使用的光电类项目问题尤其突出——有正规操作人员二次售卖“探头”,或者在注射项目时做手脚——给顾客看的针剂和实际注射的不一样。

  比如,热玛吉是改善皮肤的一种常用美容方式,但是热玛吉的费用昂贵,且仪器探头是一次性的,因此有人专门去医美机构回收用过的探头,内部人士称“拿回去捣鼓一下,可以通过软件破解,消除数据后再低价转卖出去”。深圳半岛医疗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监刘新星告诉记者,如果探头重复使用很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此外,医疗器械网络违法销售,进一步滋生医美机构乱象。广州一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随着网络社交分享平台的流行和网购医疗器械便利化,有的消费者甚至自行在网上购买了原本只能用于涂抹的产品,到医疗美容机构找专业的人注射。

  “如现在很火的‘铂金三文鱼’水光,实际是‘械’字号二类医疗器械,网上可以轻易购买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美机构还会帮顾客注射。”上述医疗科技公司负责人说,此外,部分网购产品可能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一些网店并不具备销售医疗器械的资质,但依然销售二类医疗器械,这种情况下,销售的产品则很有可能是假冒伪劣”。

  记者了解到,网售假冒医疗器械尤其是注射类产品的现象多发。今年3月,重庆警方破获一起涉医疗美容行业生产、销售假药案,捣毁3家销售假药的医美机构和2处生产假药“黑窝点”,查扣假冒伪劣肉毒素9万余瓶、麻膏150余公斤,涉案金额超2亿元。

  加强“合规化”管理,行业监管刻不容缓

  轻医美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和选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业内人士建议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行业规范度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医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的监管。“通过‘好评返现’等行为诱导用户发图,既是虚假宣传,也涉嫌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认为,对于医疗范畴的广告,国家法律有着明确规定,要严格监管上述网络消费平台“好评返现”等变相医美广告的行为。

  二是加强对医美机构操作合规化的监管。刘艳华介绍,目前很多消费者通过非法医美造成了人身伤害,有的甚至因打玻尿酸导致失明。对此她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美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医美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美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三是加强消费者科普教育。在“无痛、微创、见效快”等广告效应的吸引下,不少消费者忽视了轻医美本质上也是医疗美容,缺少警惕意识和风险预估。欧卫安建议多渠道向公众普及医美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应该引导大众理性看待“颜值焦虑”,学会欣赏自己,不要陷入无止境的负面情绪和认知。


上一条: 495万名“健康守门人” 护好基层看病就医这张网
下一条: 跟着奥运动起来(今日谈)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