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5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 2025-10-15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动态

  • 2025年多项农村补贴标准上调,惠农政策更精准
  •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市县

  •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多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三农

  • 三位长沙青年的乡村数字试验:用代码与直播唤醒锦岩村

  • 小金果撬动大产业 三江罗汉果铺就乡村“甜蜜”振兴路

  •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法治

  •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 住房租赁新规满月观察:市场秩序趋好,租客权益保障提升
  •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阆中古城:四万人的烟火气,守护千年活态传承

发布时间: 2025-06-30   浏览量: 387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怀抱中的阆中古城,已历经2300余年岁月沧桑。诗人陆游曾留下“却望城郭如丹青”的诗句,描绘其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的独特风貌。山、水、城在这里和谐相融。

1986年,阆中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古城内生活着4万多居民,他们平凡的日常烟火气,正是古城千年生机的延续。人与城相契相守,与城中93条井字形街巷、270多座民居院落一起,传承着文脉保护的“密码”,铺展出一幅生动的活态文化长卷。

ca364273189f95b30a0a5fc8af4304ec.jpeg

古城保护:动态“生长”而非静态封存

《说文解字》载:“阆,门高也。”阆中地形山四合、水三面环绕,形如高门,自古便是“山水形胜之地”。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惠文王置阆中县,此名沿用至今,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蜀将张飞曾镇守于此。

“‘阆中’二字本身就是活态传承的体现,”阆中古城保护专家柯敏指出,“它是一座体现传统营城智慧和人居理念的典范。”城中街巷呈规整的井字形棋盘状分布,主街宽度统一,巧妙利用嘉陵江曲流地形,是古人营造水平的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城市化浪潮下,古城面积萎缩,居民疾呼保护。立法立规迫在眉睫。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通过,2019年修订后,保护范围大幅拓展。阆中先后编制多项保护规划,出台维修规范和管理办法,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库,将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遗等悉数纳入。

“禁止裁弯取直街巷”、“禁止擅自升高建筑物”、“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成为刚性准则。阆中市原文物局副局长刘富立强调:“对阆中的保护认识经历了转变,核心是让其动态‘生长’,守护好这份活态遗产。”如今,古城保护已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人人都是守护者。古城内,500余年的黄葛树枝繁叶茂,张飞牛肉、白糖蒸馍等传统美食飘香,居民晾晒的衣物、打理的花台,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留住人:烟火气是古城的灵魂

清晨,古城管星街的早市率先苏醒,蔬果沿街铺满,居民熙攘采购。“古城保护,要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刘富立说。无市井,何来古城?留住城,更要留住人。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王君梅介绍,古城内有5所幼儿园、中小学,3个农贸市场及农贸街,300余家家庭小作坊。“我们坚持‘不迁学校、不迁居民、不迁市场作坊’,守护宜居宜学宜游的生活,用烟火气留住人。”

改善居住条件是留住人的基础。54岁的“原住民”龚凉清回忆,早年住古城条件艰苦。近年来,阆中在严格保护肌理风貌前提下启动“微改造、精提升”:改造破损路面、旱厕,升级水电气网,引入智慧消防,配套停车场和街角休憩点。龚凉清所在的笔向街39号阆中书院,由老丝绸厂宿舍改造而来,外观格局依旧,内部融入现代便利,如今成为文化展示与交流空间。

居民在古城中编织着生机。土生土长的苟全华经营着一家扎染特色民宿客栈。“20间客房保留了老院子的魂,融入了传统韵味,客人还能体验扎染。”曾在古城做导游的她认为,每家客栈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能放大阆中的魅力。在引导下,“前店后厂、前铺后居”模式在古城普及,“一店一招一特色,一家一院一文化”,上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古城也吸引着“新阆中人”。山东姑娘翟树玲经营一家以书为主题的客栈,其“以书换宿”的点子让客栈藏书丰富。更惊喜的是,客栈内还修复保护了一段古城墙,“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传承历史。”翟树玲说。

赋神韵:文化是传承的内核

2004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纪念这位诞生于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他参与创制的《太初历》,奠定了春节的基础。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

在古城武庙街张家院子,77岁的张忠和已扮演“春节老人”14年。每逢春节,他便盛装为居民游客送上祝福。春节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蜀道文化在此交融,构成古城厚重的精神底蕴。如今,更多传统文化新场景、新业态在古城集聚:

· 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游客可体验非遗酿造工艺。

· 丝毯织造技艺传习中心,老师傅向研学学生展示“手工打结”绝活。

· 夜游嘉陵江的实景演出《客来阆中》,以杜甫游阆中为主线,融合歌舞与灯光。

· 旅拍店依托古城古建,让游客身着汉服梦回千年,“汉服纪”活动已连办三年。

“有形的保护让古城有神,必须靠文化赋予其精神内核。”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玉杰强调。

古城南街五十四号中院的“杏庭”,院主冶青(祖籍阆中)将其打造成公益文化空间,举办展览、沙龙、读书会等,助力古城文化传播。像她这样守护、探索古城的人还有很多。古城从容生长,安放乡愁,承载梦想。

冶青常听父辈提起一条名为“水巷子”的窄街,“穿过小巷就能走到江边”。循着地图探访,青苔石板路尽头,山形水势依旧。

阆山高,阆水长。古树下坝坝茶摊,故人游人相聚;城中中天楼连通四方,人们讲述过往,谈论当下,畅想未来。一座古城,流淌着人城相契的故事,延续着传统与现代的脉络,生生不息。

上一条: 山西长治潞城区举办首届“美好生活周”活动,赋能社区治理
下一条: 古老傩面换“新颜”:恩施非遗工坊吸引年轻人体验创新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