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7-28 日喀则国际陆地港:高效通关驱动西藏外贸升级
  • 2025-07-28 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二十年:产业出海、文化扎根、遗产活化的三重蝶变
  • 2025-07-26 财政发力稳经济 精准施策保民生
  • 2025-07-26 数智丝路筑新桥 全球协作创未来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论坛成果综述
  • 2025-07-25 激活人才活力,赋能数字丝路高质量发展

    动态

  • 2025苏台青年创新交流营暨文创大赛启幕,两岸青年共筑江苏梦想
  • 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 陈云在鄱阳县调研时强调弘扬好作风 勇于挑大梁充分彰显“中国湖城”的生机活力
  • “村超”归来!中国式团结筑起灾后奇迹
  • 高铁座椅套热销背后:乘客卫生焦虑催生新消费
  • 全国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年底落地 普惠政策能否解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 香港蔡俊彦世锦赛男子花剑夺金 创香港队历史 罗淑佩局长热烈祝贺
  • 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增长,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渗透
  • 山西稷山农村公厕沦为“面子工程”,村民被迫用旱厕
  • 暑期文旅消费新图鉴:沉浸体验点亮多元市场

    市县

  • 浙江文化强省建设二十年:产业出海、文化扎根、遗产活化的三重蝶变

    三农

  • 暑运新浪潮:"交通+旅游"双轮驱动乡村游

  • 方寸庭院变身“聚宝盆”,杭锦后旗奏响乡村“增收曲”

  • 云南野生菌产业链催生“菌向导”等新职业,村民家门口捧稳“菌饭碗”

  • 江西进贤智慧农场:科技赋能种植 沼液循环变宝

  • 重庆城乡融合闯新路 双向赋能绘就振兴新图景

  • 古田县“晨巡晚议”:基层治理新实践

    法治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回复工作微信构成加班并判支付费用
  •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 打赏别"上头" 规范才能"上心"
  • 烟火市集里的法治课堂:篆新农贸市场变身普法新地标
  • 百万加油卡快递蹊跷失踪,保价理赔困局何解?
  • 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 记者调查部分口腔诊所突然闭店中断治疗乱象
  • 家中暗藏甲醛危机!六类日用品成健康"隐形杀手"
  • 暑期高薪诱惑藏陷阱,湖北警方紧急拦截出境青年
  • 旅游合同纠纷判决:明确可退费用范围
  • 暑期购票诈骗陷阱警示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背景调查越界警示:法院案例揭示名誉权保护边界

发布时间: 2025-07-28   浏览量: 297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多和人才流动的加快,背景调查在招聘流程中日益常见,调查范围也日益扩大。这引发了许多劳动者的疑问:背景调查的合理界限在哪儿?如果个人权益因此受损,又该如何维权?

1753685678342603.png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处理了一起案件,求职者起诉背景调查公司,指控其未经核实信息就出具报告,损害其名誉权并要求赔偿。法院在审判中强调,背景调查公司在提供报告时,必须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内容真实性尽到合理核实义务。若将未经验证的负面评价纳入报告,导致他人知晓并降低求职者的社会评价,就构成名誉权侵犯,需承担法律责任。

该案源于一句“生活作风存问题”的评价。王某从投资管理公司离职后,应聘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委托某背调公司进行背景调查,王某也签署了授权书。背调公司在调查中询问王某前同事刘某后,在报告中标注“价值观、生活作风存在问题(黄灯)”。王某得知后不满,认为报告导致其入职薪资降低且社会评价受损,于是起诉背调公司。

背调公司辩称,其报告仅客观记录刘某的陈述,无需核实内容真实性,且行业规则不要求评判信息。王某未因此失去工作机会,故不构成侵权。法院在审理中查明,王某曾以同样事由起诉刘某,并引用证人证言:报告内容引发公司内部争议,王某入职薪资被削减约5000元。

法院最终判决,背调公司不能只当“传声筒”。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受法律保护。背景调查报告旨在降低招聘风险,直接影响用人决策,因此背调公司对可能损害名誉的信息负有更高注意义务。本案中,背调公司未核实信息来源就标注“黄灯”,并将负面评价发送给第三方,导致王某名誉受损和社会评价降低。法院支持王某的诉求,要求背调公司停止侵权、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失。

一审后,背调公司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法官柴海燕庭后指出,背景调查不应越界。用人单位有权了解求职者与岗位直接相关的情况,如学历、工作经历和技能,以保障用工诚信。但调查范围应限于必要信息,避免侵犯隐私和名誉。实践中,少数求职者隐瞒信息或造假,但无边界的调查并非正当理由。背景调查必须遵守“知情-同意”原则,确保信息处理合法、必要和诚信。对敏感负面评价,背调公司应审慎核实来源,防止“背调”沦为“滥调”,保护求职者权益。

上一条: 烟火市集里的法治课堂:篆新农贸市场变身普法新地标
下一条: 没有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