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清晨的阳光刚刚照亮田间地头和社区街巷,一支支由党员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组成的“晨巡”队伍便已深入一线。夜幕降临后,议事长廊、社区广场和企业园区灯火通明,干部与民众围坐一堂,共同讨论民生难题和谋划发展策略。这一生动场景,源于当地推行的“晨巡晚议”工作机制。
从2018年起,古田县在全县290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面实施“晨巡晚议”制度。该机制采用“村干部每日巡查+乡镇干部每周巡查+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引导县、乡、村三级干部下沉基层。通过这种方式,难题在基层得以快速破解,干部作风在服务中转变,人员成长在实践里加速,发展速度在乡村间提升。
例如,在大桥镇瑞岩村,村民黎清娇曾为涵洞堵塞问题困扰:大雨时积水深可没小腿。今年6月底,镇干部在“晨巡”中接到反馈,当晚便组织“晚议”敲定方案。一周内,挖掘机和抽水泵清除20立方米淤泥,问题迎刃而解。黎清娇感慨道:“这个老大难,7天就彻底解决了!”
台风“韦帕”外围环流影响下,7月20日晚大桥镇隆德洋村暴雨不断,部分民房积水深达40厘米。当地干部通过“晚议”迅速制定排水方案,联合邻村使用抽水泵合力排涝,并将6名受灾民众安全转移到应急安置点。林楠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干部与民众协作的场景。
不止于此,鹤塘镇灵龟村漫水桥尾被河水冲垮,“晨巡”队发现险情后,“晚议”机制三天内完成抢修。茶洋村孝老食堂因资金短缺和人手不足暂停,晚议会剖析瓶颈,链接资源招募志愿者成功重启。目前,古田县已建立320多个联系点和议事点,如凤埔乡苏墩村“党群议事长廊”和大桥镇瑞岩村“村民议事厅”,划分1664个责任片区,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00余件。
当地官方表示,古田县正深化“晨巡晚议”制度,探索更多为民办事解忧的举措。通过实实在在的巡查与议事,确保民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助力干部成长,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