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金秋时节的河北省沧县兴济镇南堤村,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般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正在齐腰的水田中采收鲜嫩的茭白,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肥美的稻田蟹在禾苗间时隐时现。这片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如今已成为生机盎然的鱼米之乡。
近年来,沧县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新模式,通过引进适宜盐碱地生长的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南堤村成功推广了"稻蟹共生"复合种养系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性循环。
"以前这片地盐碱度高,只能种些耐盐作物,收益很有限。"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王大叔介绍说,"现在通过土壤改良,我们不仅种上了水稻、茭白,还在稻田里养蟹,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据了解,沧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当地引进了专业的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等方式逐步降低土壤盐碱度。同时,农技人员还根据当地水质特点,筛选出多个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茭白和水稻品种,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们不仅要让盐碱地长出庄稼,还要让它长出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盐碱地特产"品牌,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中南堤村的稻田蟹和茭白已成为周边市场的抢手货。
如今,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每到收获季节,前来采购的客商和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表示,将继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让这片希望的田野产出更多丰收的喜悦。
未来,沧县计划将南堤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盐碱地区,通过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多元化产业,让更多盐碱地焕发新生机,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