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大同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凭借“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扬。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通过小小黄花实现了华丽转身,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唐家堡村将黄花产业作为联农带农的核心支柱,依托丰富资源推动全面升级。黄花种植虽有几百年历史,但小农模式一度制约发展。村里携手科研院校,搭建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微气象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精准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后推广“三统一增”管理体系,显著提升种植质量。病虫害防治上,摒弃化学农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天敌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确保黄花绿色健康,解锁可持续发展密码。
土地流转助力规模化经营,全村黄花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合作社和大户流转2500亩。村内拥有大型加工企业1家及中小型加工户3户,村民专注采摘,鲜黄花直送工厂加工,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升标准化水平。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村民获得流转收入和打工报酬双渠道增收。产业链延伸至精深加工,黄花酱和黄花啤酒畅销市场,带动周边产业。品牌建设上,通过展销会、电商直播推广“唐家堡黄花”,使其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人才是乡村进步的引擎,唐家堡村聚焦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精心培养注入新活力。初期推广黄花种植时,部分村民因担忧收益而观望,党员率先示范,学习技术并传授经验,从土壤改良到采摘技巧,为村民注入信心。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依托火山群地质公园和黄花基地,2018年建成黄花公园,盛花期景色壮观;2021年水美乡村项目恢复水系,新增云朵水岸;2023年忘忧小镇落成,融合黄花文化,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后续建设音乐公路、共享营地“小小森林”,并升级游乐设施和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口袋公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黄花文化节、民俗表演等年接待量达20万人次。
“村集体+企业”模式还发展加工坊经营非遗手工品,并利用闲置资源拓展民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如今,唐家堡村在产业、治理、文旅等领城成效斐然。村民收入大幅提升,2024年人均达2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获多项荣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