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的先行者,其发展再次迎来里程碑。日前,一趟满载55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程,驶往阿塞拜疆巴库。这趟班列的发出,标志着西安中欧班列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30000列大关,开行总量占据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强。由此,西安亦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的城市。据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册飞介绍,此次发往巴库的光伏组件共计需装载4500个集装箱、约100个专列。选择中欧班列(西安)提供了巨大便利——相比海运约2个月的运输时长,班列仅需最快11天即可抵达,大大提升时效性。同时,依托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门到门”物流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十二载耕耘,中欧班列(西安)的规模与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其运行干线从最初的1条迅猛拓展至如今覆盖欧亚大陆全境的18条。在国内,“+西欧”集结线路辐射至26条,连通了全国主要货源地。此外,西安港还与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紧密协作,开通了6条高效铁海联运班列,一幅以内陆集结为核心、陆海双向联动、面向全球的分拨物流网络正加速形成。
着眼于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西安浐灞国际港持续聚焦“畅通道、提功能、优服务、拓贸易、聚产业、促交流”。由此带来的“集结”效应日益凸显,有力服务着全国向西开放的发展战略。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乐表示:“我们以班列为纽带,驱动‘物流带贸易,贸易促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向高质量发展。”实践体现之一,是搭建班列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与国外铁路公司的数据对接。这不仅将企业的报关、制单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5分钟以内,还创新性地携手金融机构推出了“订舱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企业提供了高达181亿元的融资支持,树立了“政、银、企”协同发展的典范。
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区的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生动诠释了班列支撑企业的效能。在其智能车间内,一台洗碗机平均每20秒即可组装下线。“今年我们的洗碗机销售目标为20万台,目前订单已排至10月。”公司总经理陈钊透露,今年已出货的洗碗机订单中,有60%以上正是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销往全球市场的。地理优势发挥关键作用——距离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不足1公里,确保其产品在完成生产的当天即可装箱并发车。“综合物流成本节约了三分之一,相比陆海联运节省近一个月时间,”陈钊强调,“中欧班列(西安)是企业稳健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
依托这一高效物流通道,西安浐灞国际港正深化“港产港贸”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园区内现已汇聚大宗批发、跨境电商等各类企业超过4000家,拉动商品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产业,成功引入了如中国康佳、德国克诺尔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产贸协同聚集、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引擎。
未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将进一步围绕“物流+贸易+金融+产业+法治+人文”六大维度加速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海外场站建设,实现多枢纽点对点的高效连接升级。持续通过“数字化”赋能,实施场站智能化改造,提升装卸及监管流程的智慧化水平;加速培育临港产业新集群,尤其是聚焦新兴产业和数字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条聚集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步完善“法治化”保障体系,构建“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化解平台,全方位提升中欧班列运行的法治环境与服务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