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报告,今年1至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3%。物流作为连接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关键纽带,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前五个月的数据表明,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支撑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生动体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态势。
在需求端,消费物流展现出强劲复苏。1至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这得益于政策引导效果显著,如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措施的实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1%,而今年推出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更明确目标,力争到2027年将该比重降至13.5%左右。政策赋能下,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消费者能享受到生鲜食品和日用百货的快速送货服务。高效物流提升了消费体验,消费增长又推动物流业升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品物流需求同样凸显韧性。5月份,多数工业品细分领域的物流需求保持增长,装备制造领域的贡献率尤为突出,超过五成;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速均超过10%。这背后是产业升级与政策发力的双重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在政策鼓励下,产业快速升级、产品迭代加速,带动上下游物流活动频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推进,也刺激了大型机械和高端装备采购需求,相关物流量随之增加。这些政策和产业优化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望未来,物流与供应链行业预计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内需增长将成为主要驱动力,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物流服务网络持续深化。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将引领行业变革,提升产业链稳定性,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前五个月的数据传递出积极信号,物流行业需紧抓机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时效性和便利度,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