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地区正值夏收尾声,21岁的农机手王欢驾驶着搂草机,在刚刚收割过的麦田里整理秸秆。从收割机、播种机、打捆机到植保无人机,这个“00后”小伙俨然已是一名全能农机手。 “小时候没有无人机,我是跟着家人背着药筒打药施肥,顶着大太阳,戴着草帽,不知道要在地里走多少个来回
新疆的核桃红枣、江西的山茶油、青藏高原的青稞牦牛……6月21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上,超过2500种特色农产品同台亮相,展现各地乡村产业振兴新发展。 由农业农村部等部委指导,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记者19日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获悉,中国地质大学与宁夏地质博物馆联合科考团队近日在同心县窑山地区取得重大发现,首次在该地区发现了以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四足类足迹化石组合。这一发现将宁夏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范围从南部六盘山地区扩展至中部区域,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白垩纪早期古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
初夏时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呈现两幅动人的茶业图景:城关乡智慧茶园里,智能监测设备守护下的连片茶树青翠欲滴;枫溪乡山野间,百年野茶在“跨村联建”模式中重获新生。这个被誉为“海西内陆新侨乡”的县城,正通过三大创新路径将茶产业打造成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富民产业。图为茶农在明溪城关乡上坊村天龙茶园采摘。在
连日来,河北省夏收夏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让这场传统农事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气吸式免耕智能播种机在田间往来穿梭,一粒粒玉米种子精准入土。 “夏播争分夺秒,现在有了这个智慧帮手,效率比往年提高了95%。”鸡泽
老菜场,逛出新花样——“给生活加菜,也要给快乐加料”北京市兆军盛菜市场历经3次蝶变,如今拱形门头、清水砖墙,再现老北京菜市场的模样,老商户悉数保留,熟悉的烟火气从未远去;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市集”引入农贸市场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大屏上实时显示农产品来源与农药检测数据结果;浙江省义乌市东洲菜市场
小小的叶片排队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在细细的枝条上,花朵一串串挂在叶子旁边,花瓣像极了古代的环佩……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的山坡上,成片的黄芪迎风摇曳。 “立夏开始喝姜茶,三伏就喝黄芪粥。夏天是食用黄芪最多的季节。”得胜沟乡黑沙兔村黄芪种植合
近年来,泸州泸县以科技赋能,大力推广现代设施化渔业产业,不仅有效解决了水产品死亡率高、尾水污染、生长周期长等带来的高风险养殖问题,还节省了养殖空间、降低养殖成本,让养殖效益成倍增长。高温天气外省鱼进不来抢占市场空档期6月17日一大早,在泸县海潮镇小白村的泸州市锡林养殖专合社设施渔业养殖基地,一个个大圆桶
夏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铜锣村的耕地里,一片片红薯苗郁郁葱葱。看着长势喜人的红薯,种植大户谢刚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一年20多万元的雇工支出、约12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等成本,按照900元一吨的鲜薯收购价,她种的300多亩红薯年利润约30万元。 “我以前在外务工,2021年开始在家种红薯
近年来,习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顺应市场趋势,灵活转型农业发展模式,把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抓手,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全力推动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在仙源镇金桥村马桑菌种植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圆润饱满、褐色厚
近期全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烧烤”。一些地方气温超过40℃,新疆吐鲁番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6.8℃。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今年第一期全国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提示北京中部等多地较易发生中暑。 这次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哪些省份?还将持续多久?对社会经济尤其是“三夏”带来哪些
奔流不息的黄河,流经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52公里。百里黄河畔星罗棋布的村庄,昔日受黄河制约、发展“慢半拍”,而今纷纷唱响乡村振兴曲。 风吹麦浪仲夏始。在长清区归德街道沙河辛村,有片麦田略显不同。仔细观察,不同区域的麦子长势高低不一,麦穗有大有小,成熟度也存在差异。 “这片田
空中俯瞰慈溪市匡堰镇的杨梅大棚,大棚外面种植的是露天杨梅(无人机照片)。大棚杨梅比露天种植的杨梅提早10多天上市,能给果农带来更高的收益。匡堰镇是慈溪杨梅的主产区,现有杨梅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全镇有梅农近3000户,杨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0余家。 近期,浙江省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地处淮河南岸,河流沿岸独特的沙质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为多种作物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近年来,随着健康食品需求激增,黑豆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花青素、异黄酮等)和可观的市场效益,价格持续稳中有升。农户们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夏季黑豆种植热情高涨,面积呈现显著扩大态势。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从智慧牛舍里的基因图谱,到长城脚下的文旅融合;从红色乡村的生态答卷,到牧草田间的数字革命,特色产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为和林格尔注入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在乡村振兴
清晨五点半,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下,在当涂县乌溪镇,早餐店的蒸笼已掀开腾腾白雾,肉包的鲜香瞬间弥漫开来,唤醒了沉睡一夜的街道。上班族们脚步匆匆,却也不忘停下脚步,捎上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带着这份温暖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而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乌溪镇主街道逐渐热闹起来,烧烤店内,烟火升腾,食客们围坐
初夏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白涧村的蓝莓基地,千亩蓝莓长势葱郁,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蓝莓挂满枝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打卡。“基地的蓝莓可以采摘到6月中旬,预计接待游客数量可达6万余人。”蓝莓基地负责人刘欢告诉记者,基地以科技园为种植主体,目前已种植蓝莓600余亩,每年可以产出25万斤蓝莓
日前,在安徽休宁县岭南乡岭南村黄土岭家庭农场的晒场上,黄精、重楼等中药材铺满地面,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车。“这批药材烘干筛选后发往药企,今年已销售2000多吨。”农场负责人吴卫东介绍,该农场通过林下种植中药材,年产值超1000万元。黄土岭家庭农场位于安徽休宁岭南自然保护区境内,这个位于皖、浙、赣三省交会地带
2025第三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举行,通过长桌龙虾宴、小龙虾节美食消费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参与。 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2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吨,从业人员13.5万余人。近年来,南县重点聚焦小龙虾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健康餐饮、冷链物流、文化旅游,走出
“从前半夜起来磨薯浆,一天只能做10多斤面。现在机器一开,抵得上全村人忙活!”1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九龙乡的地瓜面加工厂,工人陈海凤望着标准化生产线说。她身后,如银丝一般的地瓜面正打包装箱,最终将发往塞尔维亚——过去山沟沟里的老手艺,如今成了国际范儿十足的“香饽饽”。“地瓜面制作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