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一名中国消费者通过自称韩国医院翻译的留学生介绍,在首尔弘大地区某皮肤科接受医美项目后,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患者在回国后被确诊为肉毒素中毒,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了解,该患者通过朋友推荐的"翻译"对接韩国医美机构,整个流程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所谓翻译人员实际并非诊所正式员工,诊疗过程中还出现操作人员频繁更换、未出示医师资格证明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进行项目时竟有非医务人员擅自拍照,并在患者制止后出言威胁。
患者在结束医美项目回国后,陆续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神经麻痹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医源性肉毒素中毒。专家介绍,此类中毒需要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但恢复期可能长达数月。
这起事件暴露了赴韩医美市场的多重隐患。一些所谓的"翻译"实为无资质中介,他们与部分诊所合作,以高效便捷为诱饵吸引外国消费者。然而,这种"高效"背后往往是省略必要的医疗程序:术前沟通流于形式,病历资料提供不全,甚至存在医生资质不明的情况。
更棘手的是维权难题。语言障碍、证据缺失以及跨国诉讼的高成本,让大多数受害消费者望而却步。医疗专家提醒,进行医美项目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合规产品,并由具备资质的医生操作。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如实告知诊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