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信“内部渠道”,两名女士初陷电诈圈套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在连续几天未能通过官方平台抢到心仪音乐会门票后,市民张女士和她的朋友戚女士转向社交媒体寻求机会。一位自称握有“内部渠道”的用户引起了张女士的注意。此人声称支付后1到3分钟内,门票即会出现在官方票夹中。起初,张女士因刷新无果未立刻支付,对方却坚持必须先付款才有票,并以“未备注”、“卡单”等借口拖延。最终,对方以“代购费”仅18元且保证全额退款为由,诱导张女士分两次转账634元。然而,“支付异常”等理由再次被抛出,承诺的退款也未兑现。该男子为博取信任,发送了伪造的“大麦网”支付页面、营业执照及手持身份证照片,并以“协助退款”为名,诱使张女士和戚女士下载了屏幕共享软件。
二、屏幕共享露资产,好友跟进再遭转账窃取
为了“指导”退款流程,诈骗分子通过会议链接启动了屏幕共享。此时,焦点转向了张女士的朋友戚女士。“客服”要求查看戚女士的微信余额(约1800元),指令她将款项提现至银行卡,再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进行“虚拟对账”,并假称额度达标会一并退还全款。懵懂的戚女士依言操作,却不料刚完成扫码步骤,便立刻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1800元资金瞬间不翼而飞。直到这时,她才彻底醒悟遭遇骗局,遂与张女士一同报警。
三、轻率扫码陷层层连环计,购票未成反被诈巨款
无独有偶,浙江省温州的王女士也因迫切想参加某知名歌手演唱会而坠入票务骗局。在官方票售罄的情况下,她于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标榜“仅加价100元的官方票源”。随后,对方以交易“时效限制”为由,要求其脱离平台扫描指定二维码。王女士点击链接进入伪造界面,尽管收到过国家反诈中心96110的来电警示,却仍疏忽大意,依照“客服”指引填写了个人信息。随即,一个虚假的“取票码”发送过来,“客服”也紧跟着提供了收款码。首次尝试缴纳980元票款失败后,客服改口称是“系统故障导致账户被锁”,以“解冻需转账验证但不会实际扣款”为借口,引导王女士操作“验证流程”。小额转账18元显示“失败”使她放松警惕,但紧接着应“客服”要求操作198198元“解冻账户”,却立即收到了转账成功的通知短信。尽管最终在两地警方协作下成功拦截并追回了损失,此次经历代价巨大,令人心悸。
四、公安部揭票骗三套路,提防转款与共享陷阱
综合多起案件,包括上海、浙江等地警方已多次预警演唱会门票相关骗局。公安部刑侦局最新发布提示,归纳了此类诈骗的核心套路:
1. 制造紧张诱转账:诈欺分子极力渲染票务紧俏氛围,催促受害人抓紧“先到先得”,诱导其直接通过外部转账付款。
2. 假称失误骗复购:在首次骗取款项后,再谎称受害人未按规则添加备注或信息错误导致“出票失败”,要求重新支付;随后以退还之前款项为名,要求添加其通讯账号,最终编造诸如“银行流水不足”、“征信瑕疵”等荒谬借口,索要大额转款。
3. 虚构平台玩共享:此类骗局常见方式为诱导受害人点击进入伪造票务平台进行假购票。待受害人付款后,谎称其操作有误引发系统冻结资金,需执行所谓“解冻步骤”。此时骗子往往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指导解冻为名获取关键支付信息如密码及验证码(切记,共享屏幕等于完全暴露钱包!极易导致资金直接被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