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里,年过半百的老张正手脚麻利地整理着成捆的大葱。这些来自白羊口村的优质大葱,如今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
白羊口村依山傍水,耕地以沙壤土为主。过去村民长期种植高粱、玉米等作物,因土壤特性与作物品种不匹配,加上地块分散难以机械化作业,土地收益始终不高。
转机来自一次精准的产业调研。经专家实地调研,发现该村沙壤土透气性好,配合山泉水灌溉,非常适宜大葱根系生长。这一发现为村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村里迅速整合土地资源,建设了百亩大葱种植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合作社统一引进优质品种,聘请农业专家全程指导,首批大葱就实现了亩产5000多斤的好收成。
村民黄二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种地,每亩净收入最多600元。现在既有土地流转费,又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翻了一番。”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生计,也为乡村留住了劳动力。
据了解,在大葱种植的各个关键期,合作社可吸纳本村劳动力30余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目前,当地已建立起覆盖县城及周边地市的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产销链条。
未来,当地将继续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延伸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让大葱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