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雾弥漫的海面上眺望浙江舟山,碧波托起一座不到3平方公里的悬水小岛——蚂蚁岛。
蚂蚁岛的“红色基因”是其独特印记。岛上曾流传“搓草绳买船”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为筹集买船资金,岛上200多名妇女为主力,搓出12万斤草绳换取资金,这艘凝结心血的“草绳船”成为历史见证。七十年代,面对围塘造田的艰巨任务,三百余名女性巾帼不让须眉,顶烈日、踏泥泞,肩挑背扛,在风浪中筑起了全长1300米的“三八海塘”,彰显了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助力民生增收?2022年起,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发起“小岛你好”共富行动,并配套“主委进小岛”活动。各民主党派舟山市委会(市工委)首批与12座岛屿结对,绘就“各美其美、岛岛共富”图景。在此背景下,民建舟山市工委助力蚂蚁岛。2023年,他们引入文旅团队,历时三月打造了“三八海塘体验场馆”。如今,搓草绳体验成了游客重温创业历史的热门项目;在体验馆换上特色服装、肩挑石沙包,仿佛穿越回那段火热的奋斗岁月。“红色旅游+生态渔业”的融合之路日益清晰,蚂蚁岛精神持续焕发活力。
海洋孕育了蚂蚁岛独特的“蓝色味道”。“繁虾似锦(炒虾皮)”,选用本地特产虾皮翻炒,饱含家乡味道;“百舸争流(贝壳蒸蛋)”,则巧妙融合海蛤与鸡蛋,嫩滑鲜美又承载美好寓意。蚂蚁岛素有“虾皮之乡”美誉,虾皮加工传承逾200年,其生虾皮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有量近八成,是近海虾皮的重要来源。
为了让这份海洋馈赠惠及更多民众,2024年,民建舟山市工委投入资金改造闲置仓库为“共富工坊”。这里设有虾趣共飨坊及体验区。访客可亲见虾皮晒制工艺、参与包装、制作文创,还能选购系列产品,将小岛的海味与文化带回家。民建还联动会员餐饮企业组织厨师上岛,深入挖掘海洋故事与红色基因,研发推出“三八海塘”“敢啃骨头”等一系列贴近民生、富有底蕴的“共同富裕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尝鲜。这座工坊正成为青年创业新平台。
步入今日蚂蚁岛,满目“绿意”盎然。对比昔日的石岩山坡、沙滩地貌,如今岛上森林覆盖率达七成,空气清新,堪称生态绿岛。这一转变得益于2022年开始的“暖心一件事”社会服务。民建市工委认养树木并自筹资金,在蚂蚁岛路边种下300米长的“民建林”,会员企业无偿参与景观设计。每年,林业专家登岛补植、养护苗木,不断提升岛居环境。“自从有了‘民建林’,道路风貌更美了。游客舒心,村民们也爱在这里拍照留念。”村民高月英这样说。民建舟山市工委主委曹泓强调,这些举措结合舟山林业资源与海岛特色,有效保护生态、促进地方和谐发展。
蚂蚁岛的故事,是舟山民主党派助力海岛共富的缩影。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起,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委)立足中心大局和民众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召开恳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形成“点单+接单”的精准赋能机制,致力于解决海岛居民的急难愁盼。
据数据统计,三年来,在“小岛你好”共富行动框架下,累计实施项目34个,投入资金逾2370万元,成功解决各类诉求120余件(“暖心一件事”),惠及民众近六万人次。以“红色文化传承”、“共同富裕菜”和“民建林”等为纽带,民主党派探索串起了红色基因、蓝色海洋经济与绿色生态发展的融合之路,更多共建成果在海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插图:笔者拍摄的蚂蚁岛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