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发布,一些不法分子却已抢先设计“育儿补贴”骗局,借此坑害公众钱财。不少地方如云南、福建和安徽的公安机构迅速发出紧急提醒,告诫市民保持警觉,严防被骗。这些犯罪活动针对公众对育儿政策的关注,制造虚假申领渠道,伺机实施诈骗。
根据最新育儿补贴政策,从2025年初开始,每生育一名婴幼儿,父母每年可领到3600元的经济支持,持续直至孩子年满三周岁,不分孩子的排名。该政策旨在降低家庭养育成本,是真正惠及民生的好事。然而,近日诈骗者却以此为诱饵,利用社交平台和短信传播欺诈信息。例如此前,云南省昭通市便有居民反映收到“领取育儿补贴”的限时催促,点击可疑链接后险些损失钱财,警方立即对此进行调查和预警。
这些诈骗者常常伪装成国家部门员工,例如卫健委或财政厅人员,他们通过精心仿造官方网站或小程序,打着“高效申领”的旗号欺骗群众。受害者在微信群或QQ群中接收信息时,常会碰到“育儿补贴名额有限”“仅剩三天申领”等虚假警示语,诱导其点开链接进入仿冒界面。一旦点击链接后,页面会要求提交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细节及验证码,甚至启动人脸识别功能。所有这些敏感资料会被实时截取,继而用于远程盗刷银行账户。
为了避免更多人受骗,官方已明确育儿补贴的真实申请方式:全国统一的线上系统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通,预计到8月底全面开放公众申领操作。家长可以通过各省或区政务服务门户的“育儿补贴专区”、支付宝APP或微信平台的小程序完成便捷申请,无需额外支付费用。如果您选择线下办理方式,只需准备好户口簿及子女医学出生证明,前往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点亲自办理,工作人员会全程协助。
针对这些频发的诈骗风波,各地公安部门联合发布关键提示:第一,当前全国线上申领功能尚未启动,任何声称“立刻领取补贴”的通知均属于欺诈行为,务必无视。第二,对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或二维码保持高度戒心,一律拒接点击以防窃取信息。第三,不小心进入界面时,绝不能填写身份详情、银行卡号、验证码或参与任何生物识别步骤,否则可能导致金钱损失。第四,察觉到异常事件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号码或96110反诈专线,以便及时举报和咨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防范此类骗局的核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