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农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近日完成了秋收作业。这片4000多亩的玉米示范田在今年创下了平均单产2563.52斤的纪录,较传统种植方式提升400余斤,展现出智慧农业技术的显著成效。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全国启动“北斗+智慧农业”玉米大豆单产提升试点工作,大同市位列其中。试点项目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厘米级精度的无人驾驶播种作业。项目负责人吉子平介绍,这种精准作业方式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还优化了作物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为玉米生长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除了智能播种,示范田还配备了虫情监测、作物长势监测等物联网设备,为田间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据了解,今年示范田的种植密度达到每亩6300株,成活苗木保持在6100株,而周边普通农田的种植密度通常在4300株左右。吉子平表示,智慧农业体系使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得以有效实施,推动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和标准化方向转变。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刘奋武指出,随着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传统农业正从依靠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优化了资源利用方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