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初冬时节,山西介休坂地村依然游人如织。停车场里充电桩有序工作,直播间内农产品畅销四方。这个曾因缺水而困顿的村庄,如今依托完善设施与多元业态,在冬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破解世代“渴”局
“坂地吴家山,吃水很艰难”——这句民谣道出了村庄过往的艰辛。上世纪80年代前,凌晨摸黑下沟挑水是村民的日常,孩子们倒掉洗脸水都会引来父母责备。转机出现在1999年,村两委带领村民筹资引水,将2.5公里外的清泉引入村庄。500立方米蓄水池的建成,不仅解决了饮水难题,更为发展埋下希望之种。
然而,有了水源并不等于富裕。因缺乏产业支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庄一度陷入“娶媳难、户口迁出多”的困境。
五步规划重塑乡村
2018年,坂地村启动振兴蓝图,制定“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暖、矸石沟治理、高标准农田治理、村庄变景区”的五步发展战略。
通过厕所革命、雨污分流、道路硬化等措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率先成为晋中市首个完成“煤改电”的农村,且设施运行良好。2019年建成污水处理站,2023年配套新建蓄水池,实现中水回用,生态循环理念落地生根。
多元产业激活振兴
村庄引进农业公司流转土地,种植连翘、酸枣等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和农家乐,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温建华从事猪羊养殖,年出栏百余头,夫妻年收入达六七万元。
2024年,坂地村成功获评AAA级旅游景区。如今,前来采摘、体验农耕、品尝农家菜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司新媒体团队通过短视频宣传和直播带货,年营业额突破800万元。
产业兴旺带来人口回流。与许多村庄人口外流相反,2019年以来已有百余人将户口迁回坂地村。村民日收入最高可达200元,不少外嫁女子也选择将户口留在村里。
夕阳西下,坂地村灯火渐明,农家乐里飘出阵阵香气。这座致力于打造城市“后花园”的村庄,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蝶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