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热衷于分享所谓的“考试冷静药”,声称在应试前服用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然而,相关医学专家揭露,这些药品实为心血管疾病处方药盐酸普萘洛尔,擅自服用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隐患。专家建议公众理性对待考试压力,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得不偿失。
网友们在帖子中描述亲身经历时,常夸大药物的积极作用。例如,小红书用户“momo”回忆道,她服用了盐酸普萘洛尔参加驾照科目二考试,虽感到头脑清晰且顺利通过,但事后却出现嗜睡症状。另一网友“晚安”分享,曾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前尝试此药,体验似乎良好:声音洪亮,四肢稳定,考试表现流畅。然而,评论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许多人反馈服药后头晕、心悸甚至恶心,暗示这种“神奇药物”的弊端被忽视——非但难助冷静,反可能加剧不适。
心内科专家徐嘉纯强调,盐酸普萘洛尔作为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用以控制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不适合健康人群用作“冷静剂”。在处方使用中,禁忌症包括哮喘、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等。他警告,盲目服用恐引发支气管痉挛、低血压或神志模糊等风险,严重者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日常考试中的适度紧张是人类自然反应,与其依赖药物,不如通过科学方法调节:嚼口香糖、握压力球或睡前聆听放松音乐等安全策略,能有效激活身体机能应对挑战。
在健康反思层面,这类“网红药物”风潮暴露了监管与教育漏洞。盐酸普萘洛尔通过电商平台轻易可得,只需虚假申报血压问题即可购得,凸显审核机制失效。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对考试成果的过度焦虑——本是检验知识与能力的舞台,却被扭曲为滥用药物的“赛场”。破解乱象需多方努力:强化社交平台内容审核,打击伪科学传播;重塑教育价值观,减少分数崇拜,让健康而非短期优势成为人生标杆。最终,一粒药不该定义成败,理性才是应对一切挑战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