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柳州,那独特的酸、辣、鲜、香、烫、爽风味便涌上心头,一碗螺蛳粉让这座城市声名远扬。这份美味的核心食材——小小的螺蛳,如何培育?又如何经历重重工序登上亿万餐桌?探访柳州养殖基地与加工市场,我们揭开了这一“螺蛳产业密码”。
流水提质 养殖基地“螺”力升级
踏入柳江区里高镇的螺蛳养殖基地,村民们在池塘中忙碌捕捞,正是丰收好时节。技术员介绍:“我们一年培育两季螺蛳,幼苗生长四个月便可捕捞上市。”今年基地引入流动水养殖技术——活水能改善水质环境,不仅螺蛳品质更佳,亩产也有效提升。这种增效增收的模式已吸引上百位村民加入,共同推动了螺蛳养殖与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动力。
产销两旺 万吨级交易链打造美食支柱
刚出水的鲜活螺蛳,立即通过庞大交易链进入后续环节。走进柳州海吉星农贸市场,数十家螺蛳加工店铺整齐排列,加工机轰鸣不止。“每日出销量不低于1000斤,”一名店主分享道。除供应鲜活螺蛳外,脱壳后的螺肉经深加工和晒干处理,也以袋装方式销往全国。整个市场每天都上演螺蛳吞吐传奇——日均加工交易高达5万斤规模,印证了它作为螺蛳粉核心食材的巨大需求量。
小“螺”撑起千亿产业 汤与料皆见真章
小小螺蛳在烹饪中一物多用:整颗带壳螺蛳精心熬煮成就螺蛳粉醇厚鲜美的灵魂汤底;螺肉亦可单独入料,为粉碗添加一份鲜香口感。正因每一环节都极致发挥其价值,2024年柳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螺蛳粉全产业链年收入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13.4%。产业规模全国延伸,实体店面近5万家;同时预包装螺蛳粉风靡全球30多国与地区——不起眼小螺蛳终凭实力撬动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一颗颗螺蛳不仅撑起了一碗碗诱人粉食,还串起千亿产业链。无数农户因养螺致富,全球消费者因一筷地道滋味识得“柳州味”,水塘里的静默生灵早已与柳州的发展脉搏紧密相融——这是螺蛳产业创造的鲜活时代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