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一条名为“99号公路”的道路如缎带般延展向草原深处。在其起始点,游客们纷纷驻足“打卡”,镜头定格间,蜿蜒的道路与碧空白云、无垠绿草、成群的牛羊和散落的蒙古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壮美画卷。
这条公路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困扰当地农牧民已久的出行难题。其成功贯通了160公里的“断头路”,穿越5个苏木镇、26个嘎查村,惠及沿线一万多群众,让他们的日常出行变得便捷顺畅。当地政府巧妙构思,在道路规划设计时融入“一路穿百景、千态、万业”的理念,使这条线性的生态景观长廊,同时成为展现北疆文化风采、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通衢。
据西乌珠穆沁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王龙介绍,“99号公路”布局分为中、西、北三线,重点推出了涵盖康养休闲、越野探险、研学教育等多样主题的十余条精品线路。“公路极大激活了区域的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资源,”王龙补充道,“沿线的150多户牧户参与到各类新兴业态中,共享发展成果,增收渠道得以拓宽。如今,日均客流量已接近两万人次。”
公路沿线,“牧人之家”星罗棋布,每日迎来送往,洋溢着勃勃生机。90后牧民洪格尔过去以放牧为生,如今,他在“99号公路”的起点附近利用闲暇经营起烧烤摊位,获得了可观的额外收入。“看到家乡被全国各地的游客所认识和喜爱,内心充满了骄傲感,”洪格尔由衷感叹。
近期,“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内蒙古行的中外嘉宾来到此地,眼前景象令他们赞叹不已。瑞士自媒体博主亚尼拉·帕特里夏·库埃斯塔兴致盎然地换上蒙古族传统盛装,以矫健的白马和辽阔草原为背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新闻时事”栏目副总监盖诺维娃·彼得罗娃·库丘科娃-拉戴娃站在路旁感慨:“‘99号公路’如同内蒙古大草原的门户,其意义远超交通连接本身,它是内蒙古文化的生动象征。在三年内完成这样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在我们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壮举。”
向北而行:绿意绵延
由“99号公路”向东北方向驱车三百公里,便抵达了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乌拉盖管理区。该地区的九曲湾景区,正是管理区推动“两山”理念高效转化的一个精彩样本。
乌拉盖河作为内蒙古境内最长的内陆河,其河道回环往复,恰似一条圣洁的银色哈达铺展于碧绿大地。九曲湾尤为称绝,是该河最具蜿蜒之美的段落。河畔草原葱茏,繁花锦簇。景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汇聚了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灵动的水域风光、多样的生物种群以及独特的人文遗迹。
中外观光团的成员们在观景台上久久驻足,为大自然精妙绝伦的创造所折服,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浑然天成的壮丽画卷。
在景区的游客中心,现代化的设施同样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从形态各异的草样标本展示科普知识,到机器人娴熟调制的咖啡,无不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
担任九曲湾景区讲解员已四年的白正义表示:“能向世界各地的游人介绍家乡让我倍感自豪。我讲述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守护生态的动人故事,也亲眼见证着家乡在保护与发展并重之路上的日益美好。”
深入考察锡林郭勒草原后,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鹏深受触动:“踏上草原牧区,方能真切理解何为绿色与发展交融共生。内蒙古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牧民幸福源泉的经验非常宝贵,值得系统梳理和广泛推广。这些优秀实践能为他处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提供有效的参考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