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内蒙古草原,微风轻拂着翠绿的草甸,牛羊如云朵般栖息在天际线旁。一场又一场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正式拉开了草原狂欢季的序幕。
刚刚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圆满落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让辽阔的草场从清晨就变得车水马龙。除了激动人心的竞技比赛,现场精心规划了18个特色区域,活动从早到晚精彩不断,歌舞飞扬,欢声笑语响彻草原。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意为“娱乐、游戏”。每当草原迎来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时节,牧民们便相聚在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据《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的起源可追溯至蒙古汗国建立初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拥立为大汗后,为检阅军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七、八月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大忽力革台”(意为大聚会),召集各部首领,共庆团结友谊与丰收喜悦。
“最初可能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中的一项竞技,”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志介绍道,“到了元、明时期,这三项运动逐渐结合,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后来蒙古族民众便简称这三项运动为那达慕。”如今的那达慕规模各异,分为大、中、小型,会期从三日到十日不等,吸引的参与者数量也各不相同。
在搏克(蒙古式摔跤)赛场上,“搏克庆”(摔跤手)身着传统“昭德格”(摔跤服),不论年龄、体重、身高,皆可上场一展身手。赛马场上,骑手们腰扎彩带,精神抖擞,随着发令枪响,一匹匹蒙古马如离弦之箭般奔腾而出。射箭赛场中,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姑娘英姿飒爽,目光如炬,利箭破空,精准命中靶心。
“不能用蛮力,要用技巧,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叁其日作为女子射箭场上的佼佼者,今年已参加了四五十场赛事。“参赛的女生一年比一年多,竞争更激烈,我也更开心。这是好事。”她分享着自己的心得。
如今的那达慕已不仅是传统竞技的舞台。除了标志性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还融入了马术展演、蒙古象棋、沙嘎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丰富的草原文化元素,甚至引入了物资交流会、棒球交流赛等跨界内容。
道布沁曾连续十年在乌兰毛都草原那达慕大会担任裁判长。他说:“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所以那达慕大会人才济济,摩肩接踵。”内蒙古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傲日格勒,此刻正在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培训即将参赛的蒙古象棋选手。他认为:“那达慕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展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与耐力的比拼,能全面展示草原儿女的综合素质。”
盛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或策骏马,或驱车前来。对于远方的游客而言,这同样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人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也要坚持看到最后。”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在观看第35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后感慨道,内蒙古广阔的草原、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民间艺术令人难忘,“如今的那达慕,展现的是国家欣欣向荣的前景。”
当夜幕降临,雨过天晴,草原在粉紫色霞光的映照下宛如铺开的鎏金地毯。此时,载歌载舞的篝火晚会如期而至。在水草最为丰美的季节里,人们欢聚一堂,共享这份源自草原的纯粹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