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金秋时节,广东台山市北陡镇的番薯田里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寨门村种植的逾150亩番薯喜获丰收,农户们正忙碌地进行采挖作业。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丰收图景
田间地头,农户们或挥动锄头,或操作农机,将一串串表皮鲜红的番薯从黑褐色土壤中翻出。令人欣喜的是,成群的白鹭紧随农户身后,在翻新的泥土中觅食,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对于海外台山乡亲而言,番薯承载着深厚的乡情。"泥窑煨番薯"成为许多"70后""80后"台山人的共同记忆。现居加拿大的李皖莹回忆道,儿时与伙伴们用泥块垒窑,煨制出的番薯皮焦内香,那独特的香味至今难忘。
产业振兴带动农户增收
台山市鹏祥农业公司负责人容国育介绍,通过整合50亩撂荒地种植的"一点红"番薯亩产约800公斤。公司注册了"北陡农夫"商标,推出不同规格的礼品包装,产品销往珠三角商超,并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田头批发价每公斤3.2至4元。值得一提的是,优质的番薯叶也成功打入香港、浙江等市场。
文化传承中的番薯情结
在台山当地,番薯不仅是日常食材,更融入传统文化习俗。端芬镇隆文村委会主任陈深德表示,当地小孩满月时,家家户户会用番薯烹制"薯酸粥",与亲友分享添丁喜悦。台山市民黄伟华则提到,用柴火饭制作的"番薯㶶粥"是许多海外乡亲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从昔日农家餐桌到如今特色商品,台山番薯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更让这一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机,成为连接海内外乡亲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