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山东聊城临清市,一座隐藏的产业巨头正驱动着中国工业脉搏。烟店镇的清晨并非寻常集市,上千摊位交易着工业“关节”——轴承。这里24年风雨无阻的轴承大集,只是临清轴承宇宙的缩影。全镇7000多种型号轴承铺天盖地,形成全国罕见的全品类覆盖。
三镇联动 铸就精密产业链
2014年国家产业转型政策催化下,临清构建“制造-物流-加工”铁三角:烟店主攻制造、潘庄专精仓储、唐园深耕零部件加工。一套轴承需经20余道工序,在8×5公里产业带内全能完成。福建商人蔡梅贵借此东风转型建厂,其研发的非对称调心滚子轴承突破德国技术垄断,成为山东制造业单项冠军,畅销欧美。
环保倒逼 集群化破局重生
2018年环保新政让314家小厂陷入困境。李凤龙的作坊被迫关停数月后,临清市投资建设7个轴承产业园,统一环评与基建,引导5000余家企业“退村入园”。集群效应不仅化解污染难题,更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年交易额3亿元,促成116家规上企业、7家国家级“小巨人”诞生。博特轴承等企业已切入人形机器人等高精领域。
一带一路 激活全球动脉
面对国际市场认知度低的困局,临清创新成立三方贸促会,通过美国、迪拜等海外仓降低出口风险。连续九届国际轴承展吸引20国客商,年出口额飙升至45亿元。随着鲁西国际陆港开通,临清号班列以降低15%的物流成本实现“门到门”全球通达,每天18点载着轴承驶向海上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