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近日举行的佳木斯市"十四五"农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通报了五年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显著成效。作为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该市通过实施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农村活力同步提升。
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233.6亿斤,较2020年增加近13亿斤。据预测,今年在有利生产条件支撑下,粮食产量将再创新纪录。
科技创新为农业注入新动力。当地在全国首创"四双"工程,建设单产示范田1万块;在全省率先开展播种机升级行动,完成近400万亩旱田设备更新;累计培育通过省级审定品种超1000个,龙粳系列等优质品种得到广泛推广。
绿色农业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38万亩,覆盖66.8%的基本农田;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达1560万亩,基地规模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示范区741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余万亩,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融合展现新格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2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家。建成了亚洲最大蔓越莓基地、全国最大紫苏产品供货地等重要产业平台,形成粮食、畜牧、食用菌等六大产业集群。佳木斯大米品牌价值突破212.9亿元,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
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全市打造示范村112个,规模经营面积达665.8万亩。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01元,较2020年增长5168元。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培育"新农人"1.5万人,以及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发展呈现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