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近日,复旦大学雷群英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细胞在饥饿状态下如何通过“代谢信使”乙酰辅酶A直接调控线粒体自噬,从分子层面解释了“轻断食”促进健康的原理,并为克服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团队发现,细胞在营养匮乏时,乙酰辅酶A会绕过经典的AMPK和mTOR营养感知通路,直接与线粒体表面的“哨兵”蛋白NLRX1结合,启动线粒体自噬。这一过程如同激活细胞内的“清道夫”,及时清理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减少氧化应激,维持细胞健康。
为验证这一机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从两万多个基因中锁定关键蛋白NLRX1,并通过“分子钓鱼”实验证实乙酰辅酶A与NLRX1的直接结合。研究显示,营养充足时,乙酰辅酶A像“分子刹车”抑制NLRX1活性;饥饿时,乙酰辅酶A水平下降,“刹车”解除,NLRX1激活并招募自噬蛋白LC3,启动线粒体清理。
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适度饥饿如何触发机体积极反应,还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团队在胰腺癌研究中发现,KRAS抑制剂会降低乙酰辅酶A水平,意外激活NLRX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帮助肿瘤细胞抵抗药物。通过抑制NLRX1或联合使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可显著增强KRAS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
该研究历经近十年,融合多学科技术,突破了传统代谢研究的框架,为代谢性疾病、癌症及抗衰老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