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10-15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 2025-10-15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 2025-10-14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韧性农食体系
  • 2025-10-14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 2025-10-14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动态

  • 2025年多项农村补贴标准上调,惠农政策更精准
  •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 天津邮轮旅游火热 "双轮擦肩"高效通关创纪录
  • 规范旅拍市场秩序,按下行业“规范键”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开展大型系留点火试验
  • 暑期图书馆变身“托儿所”凸显儿童看护困局
  • 龙丽高速引客来,浙南山村夏日清凉变致富“金矿”

    市县

  •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多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三农

  • 三位长沙青年的乡村数字试验:用代码与直播唤醒锦岩村

  • 小金果撬动大产业 三江罗汉果铺就乡村“甜蜜”振兴路

  •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 福建柘荣:金秋稻浪翻涌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 闽南渔村绽放世界 小簪花带来大流量

    法治

  •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 住房租赁新规满月观察:市场秩序趋好,租客权益保障提升
  •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耕地保护进入新阶段
  • 自家安装摄像头,边界在哪里?
  • 戚薇坦诚肉毒过量致“吊梢眼”曝光医疗隐患,美容医生警示“毒王”风险
  • 深圳南山法院重判航测软件著作权侵权案
  • 斩断未成年直播利益链——三管齐下遏制MCN违规签约乱象
  • 拆穿“李鬼”:假冒账号“碰瓷”的三大案例与警示
  • 大丰警方奔袭千里追赃 反诈警示:警惕假“公检法”索要现金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艺术星空中的诗意七夕(古悦新喜)

发布时间: 2024-08-10   浏览量: 28726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领导决策网 报道        

      


中国画《牛郎织女图》,作者清代唐培华。

 中国画《四时欢庆册》之“针楼乞巧”,作者清代佚名。

中国画《七夕图轴》,作者清代姚文瀚。

中国画《乞巧图》(局部),作者五代佚名。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七夕节颇具浪漫色彩。从动人传说到传统风俗,从手艺传承到创新表达,千百年来,七夕文化以其独特魅力深度融入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并随着文学、美术、戏曲等创作丰富着中国文化长卷。适逢七夕佳节,品赏古代艺术中的七夕风俗,探寻七夕文化内涵,对赓续中华文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入浪漫文化想象

  日月星辰寄托着人类的无限遐想。七夕节便源于古人对宇宙星空的观察,可谓是仰望星空的节日。

  作为星象,“牵牛”“织女”很早就出现在古代文献中。《诗经·小雅·大东》便记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位移,自此以后,典籍记载不绝如缕,经由人们的浪漫想象,河汉象形也逐渐演化为神话传说,被赋予人的情感,且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完善。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白滩村出土的东汉“牛郎织女”画像石上,就以星象与人物、动物组合的艺术形式,生动表现了汉代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其中牛郎、织女的形象已是人的样貌。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的渠树壕汉代壁画墓中,也出现了星辰符号和拟人化的牛郎、织女形象组合图像。画面上,织女坐在织机旁,牛郎则牵着牛,二人隔着云气纹所象征的河汉,颇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意,也被赋予“男耕女织”这一社会生活内涵。

  “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晋代形成了完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为七夕文化注入新内涵。自此,以牛郎织女为主题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画面反复被描绘。比如清代《缂丝七夕乞巧图轴》,用平缂、构缂等技法彩缂了七夕佳节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人间妇女对空乞巧等场景,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彰显美好寓意。清代姚文瀚《七夕图轴》,也采用天上与人间对应的构图形式进行立体艺术叙事,画面明丽工整,情节刻画丰富,除银河鹊渡、乞巧活动外,更表现了男耕女织、祈求丰收等耕织文化,以及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六艺”等表演性质的情节,为“七夕图”注入了更多精神意蕴。

  深厚的文化底蕴铺就七夕的节日色彩,使其充满浪漫氛围。在现当代画家如傅抱石、戴敦邦等笔下,或以浪漫想象,或以现实描绘,表现牛郎织女故事,丰富七夕文化表达。牛郎织女故事频繁出现在壁画、中国画、年画等媒介中,实现了更广泛的文化传播。直至今天,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内涵仍得到普遍认同,并借助各种形式被传递。

  追求智巧美好愿景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巧是什么呢?《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国有六职”,其中女性擅长“治丝麻以成之”。女子向织女星乞巧便是希望自己针线巧、心思巧。古代画家也多以乞巧入画,展现当时人们过七夕的风雅生活。

  一个“夕”字,把七夕节日的高潮定格在晚上。作为女红能力的象征,月下“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七夕乞巧方式。如东晋《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古代女子乞巧的地点常在高楼上。在五代《乞巧图》中,能够清晰看到盛装的女子于露台在月下穿针的乞巧仪式。画面中呈现了彩楼、筵席、针线、水碗、香炉等一系列七夕乞巧元素,既体现了“治桑麻以成之”的女性技能特点,也彰显她们对智巧的追求。明代仇英《乞巧图》,更是以宏大场面、繁复细节,为观者呈现了女子们供奉荷花、陈书曝晒、品书闲谈、对月穿针、吃巧果等乞巧仪式和场景,女子们自信优雅,成为历史的生动写照。

  明清时期,盛行“投针验巧”的乞巧风俗,这是“穿针乞巧”的变体,故在明清时期的“七夕图”中,多绘有“投针验巧”活动。比如清代《四时欢庆册》之“针楼乞巧”中,女子们站在高楼上,围着一个水器站立,似乎在进行观赏评价,这正是“七夕浮巧针”环节,即将容器盛水曝晒,然后在水面投散针,看水底影子图案,如果针影散如花或动如云,就是验巧了。清代的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桐荫乞巧”、佚名《十二月月令图(七月)》、任伯年《乞巧图》等也都绘有此类情节,充满生活情趣,体现着七夕风俗的演变。

  古代女子乞巧的形式还有喜蛛应巧等。随着时代发展,乞巧的形式不断变化,但人们对智巧的追求未变。像现代的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做手工等,都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激荡文化创新活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节日蕴含的美好寓意日益丰富,七夕的影响也日益深远且广泛,并持续为文化的融合创新增添活力。

  早在宋代,七夕便不再只是属于女子的节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从七月初一开始,开封全城进入过节模式,还有专门的七夕购物市场。这时,七夕的主角是一种叫做“磨喝乐”的泥偶——不仅是节日供奉、佩戴的吉祥物,还演化成兼具娱乐和启蒙功能的民间泥塑玩偶。磨喝乐形象也常出现在玉佩、陶瓷器等中,甚至常和一些吉祥元素如莲花等组合出现,寓意美满。这从各地出土的文物以及仇英《乞巧图》等作品中可窥一斑。

  由“七夕”演化出的美好寓意,成为一个个文化符号,持续激发艺术创作灵感。深入中国传统艺术宝库,在绘画、工艺品等中经常能看到与七夕相关的艺术意象。今天,人们也以各种艺术形式延续中式浪漫,比如上海连续多年在七夕节举办书法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以笔墨传递幸福;一些博物馆立足馆藏开发文创产品,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紫荆福结”手绳、喜上梅梢香薰蜡烛,南京博物院推出“长毋相忘”系列文创等,在七夕佳节为大众献上温馨祝福。

  七夕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日益丰富。比如,不少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七夕节的传统,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本地文化融入节日之中,滋养人们的精神生活。如在国外关于七夕的绘画中,出现了书写、悬挂五彩的“诗笺”等风俗,并融入“竹”的文化意象,体现文化融合创新的活力。

  通过艺术作品更能体会到,古老的七夕不仅是爱与美、智与巧的象征,还是民俗的传承、情感的寄托。以艺术为载体,感悟历史文化,遥寄悠远情思,既延续先人对生活的热爱,又让传统节日扮靓现代美好生活。



上一条: 暴雨袭来,“画里宏村”为何总能安如山
下一条: 华服古韵起新潮(Z世代 中国风)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91110107MADGKT55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