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决策
    • 地方动态
    • 食品安全
    • 地方频道
    • 中港环保
    • 中港查询
    • 人员查询
    查询
    010-57279123
  • 网站首页
  • 精选
  • 动态
  • 市县
  • 三农
  • 人物
  • 法治
  • 文化
  • 科技
  • 头条

    精选

  • 2025-07-12 广东省启动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发布AI智能体平台“世赛通”
  • 2025-07-12 智能分拣线织就横峰乡村振兴网
  • 2025-07-11 文明对话:共促全球和平发展的新路径
  • 2025-07-11 中欧经贸合作新机遇:海上沙龙欧洲专场探讨高质量全球化
  • 2025-07-10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任务成果分享

    动态

  • 苏绣惊艳日内瓦 创新传承点亮知识产权舞台
  • 浙江点亮残疾人共富之路:从保障到赋能
  • 政协三招治污,长沙蓝天背后的民主监督实践
  • 距离近了会抱怨,距离远了会想念 —— 年轻人的间隔年如何重塑亲子边界
  • 暴雨六省告急!中央1.5亿火速驰援救灾一线
  • 直播间"假洋牌"乱象:高价收割与监管破局
  • 575分学子被锁家门外:“清北之星”陨落,家门密码更换后的教育之痛
  • 天水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调查与应对措施
  • 烟台葡萄酒产业指数发布,品牌价值超862亿显标杆力量
  • 中建系401亿横扫北京土拍,上半年成交额破千亿增37%

    市县

  • 海南低碳岛建设成效显著 多领域形成可复制经验

    三农

  • 和龙光东村:低空缆车穿梭稻海 农旅融合激活振兴路

  • 三产融合:“母亲花”链动大产业

  • 江西余江农地入市改革:土地激活产业,人才回流促振兴

  • 县域旅游新风尚:小城景点成热门新宠

  • 百团大战的光辉历史与当代传承

  • 竹桥村古建新生:研学旅游激活传统村落活力

    法治

  • 路面“暗钉”频伤人 公益清理遇困局 责任归属待厘清
  • 暑期出境游换汇诈骗高发 新型骗局专盯游客留学生
  • 毕业季求职防坑指南:法院揭秘三类高发骗局
  • 暑期五类高发诈骗需警惕 警方通报典型案例并发布防范指南
  • 九万元手镯退货被拒?法院判商家退款
  • 五部门联合清理非法网络招聘活动
  • 商标“文字游戏”频设陷阱,消费者权益与市场秩序亟待守护
  • 重庆推出首份无堂食外卖服务规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变种电子烟借雾化器之名线上泛滥
  • 医保买药竟比现金贵?“阴阳价”背后藏着什么内幕?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路面“暗钉”频伤人 公益清理遇困局 责任归属待厘清

发布时间: 2025-07-12   浏览量: 68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天津的赵女士近日经历惊魂一幕:她带3岁的孩子出门时,蹦跳前行的孩子突然被路面凸起物绊倒,向前猛倾。万幸她反应迅速,在孩子额头触地前一把抓住。事后低头查看,才发现肇事的是一颗不易察觉的地钉。赵女士指出,附近地面有多颗这样的“暗器”,对老人、小孩和骑行者尤其危险,一旦绊倒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调查发现,赵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包括天津在内的许多城市,主次干道以及商场、小区、地铁、学校附近的路面,都存在着残留地钉的问题,由此已引发多起伤人事件。这些马路“暗器”从何而来?为何迟迟得不到清理?

地钉来源与安全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残留的地钉,主要是过去用于固定施工围挡、广告牌、路灯杆、遮阳伞、减速带等设施的部件。当这些设施被迁移或拆除后,部分零件未被彻底清理干净,便形成了路面上的隐患。它们分布范围极广,主支干道、商场门口(有些是露天游乐场移除后)、停车场、小区门口(如移除彩虹门后)、学校门口,甚至盲道上都可见其踪影,极易导致行人绊倒、摔伤等安全事故。

“‘地钉’的存在与地域无关,哪里都可能出现。”短视频博主“赣州脚垫哥”是一名致力于清理地钉的公益人士,他分析道:“问题的根源在于项目迁移或拆除方没有做好善后工作。比如拆除围挡时为了省事,可能只是简单地用锤子把钉子敲弯了事,时间一长钉子凸起,隐患就形成了。”他坦言,自己走上这条公益路,正是因为曾被地钉绊倒,才深刻意识到平整路面下暗藏的风险。

“地钉通常很小,只高出地表数厘米,走路时很容易忽略,稍不留神就会扎胎、绊人。”“赣州脚垫哥”补充说,曾有粉丝私信告知,家中老母亲因被地钉绊倒,头部撞到钉子,最终重伤不治。一些受访者反映,这些残留的地钉可能存在时间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却鲜见相关部门主动清理。即使向有关部门反映,有时得到的回复是“非职责范围”;有时超过一周甚至更久都无人处理;有时虽有人来清理,但方式简单粗暴——仅用铁锤将露出部分砸进地里,不久后钉子又会重新凸起。

t04c06381d08690493e.jpg

公益行动者的困境

近日,在山东滕州一家超市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清理地钉的公益人士夏天。他留着寸头,肤色呈健康的小麦色。利用节假日和工作日下班时间,他骑上电动车,带着装满工具的军绿色帆布包上街寻找并清除地钉,这一坚持就是两年多。

夏天回忆,一个雨天,他亲眼目睹一名外卖骑手因积水掩盖的地钉扎爆车胎,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外卖撒了一地。“当时我就想,应该有人去清理这些隐患。”如今,清理地钉的线索很多来自粉丝私信。记者在现场看到,夏天熟练地安装好角磨机和砂轮片,启动机器,切割路面凸起的地钉;再用角磨机和锤子将剩余部分打磨平整、夯实……快则一两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一颗地钉便被彻底清除。短短15分钟,5颗地钉就消失不见。

在夏天的办公室,他向记者展示了装备:两台角磨机、几盒砂轮切割片、充电器、护目镜、锤子、扳手、卷尺、工具箱、反光安全背心和帆布包。“不少设备是本地一位五金店老板捐赠的,他说也想为清理地钉出份力。”令夏天印象最深的是清理一所中学门口的地钉。他回忆,那里曾放置球形石墩防违停,每个石墩用一圈螺丝钉固定。石墩移走后,螺丝钉和圆形桩钉却残留下来。为消除隐患,夏天特意买了新角磨机,带着两台机器和六块电池,从早上干到下午4点才清理完毕。“很累,但很有成就感。”他说道。

然而,公益之路并非坦途。夏天的短视频账号名为“滕州拔地钉小分队(公益)”。他告诉记者,最初小队有三人,两人清理一人拍摄。后来,那两人因他人的闲言碎语而退出:“有人说我们割钉子卖钱;视频评论区还出现‘盗窃公共资源’‘偷钢筋’‘违法操作’等阴阳怪气的言论。”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拔钉小哥”也有类似经历。“清理初期常被误解,有人质疑我多管闲事、破坏公物;也有人担心操作会损坏路面。后来我通过短视频详细展示操作流程,科普地钉危害,才逐渐获得理解。”

多位清理地钉的公益人士表示,不少地钉存在已久,责任单位难寻。清理前他们会仔细判断周边情况,拿不准就向相关部门核实。“也有部门主动找我合作。粉丝提供的线索若太远,我会转给相关部门处理。”

责任归属与清理困境

清理地钉的责任究竟在谁?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宜前指出,应根据“谁设置、谁负责”、“谁管理、谁兜底”的原则分层界定:

1.施工遗留型:若地钉为某项目施工方未清理所致,根据《民法典》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方负有“完工后清理现场”的法定义务。即使施工方已撤离,建设单位(如政府平台公司、项目业主)仍需承担监管责任,督促其限期清理;施工方失联时,建设单位应垫付清理费用再行追偿。

2.公共设施废弃型:若地钉用于固定已废弃的公交站牌、路灯杆等市政设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管理主体,需及时拆除废弃设施并清理残留物;因管理疏忽导致遗留的,可申请行政问责。

3.无主遗留型:若地钉年代久远、责任主体无法追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此类“无主隐患”应由属地政府(街道办、乡镇政府)兜底,纳入日常巡查,组织环卫或第三方清理,费用由财政保障。

孙宜前强调:“无论责任是否明确,道路上遗留的地钉最终都应由‘管理主体’负责清理——施工遗留找建设单位,公共设施找市政部门,无主隐患找属地政府。”既然有责任主体,为何一些市民仍倾向求助公益人士?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清楚具体该找哪个部门;二是找过相关部门,但处理速度慢甚至长期无果。

维权难点与安全提示

那么,因地钉造成的伤害或损失,赔偿责任如何认定?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海炜表示,受害人应首先向交管或路政部门报案,确认道路管理维护单位、公路经营企业。同时需调查了解地钉遗留单位(如涉及施工企业)、道路占用施工许可机关或市政部门(有监督施工单位完工清场、恢复原状的义务,未清理地钉的可责令其清理或处罚),确定侵权责任人后,依据《民法典》进行索赔。

“但实践中维权成功很难。”郭海炜坦言,主要难点在于确定侵权人过程复杂,且责任主体可能涉及施工单位、管理维护单位、行政机关等多方,甚至涉及受害人自身原因。普通市民难以找到明确侵权人,需要向交通、路政、前置许可机关等多方调查。若无法确定具体清理义务人,公路管理维护单位、经营企业、管理机构、交通主管行政部门等可能需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特别是在市民已多次向相关单位反馈地钉隐患亟须清理的情况下。

对于市民自发清理的行为,孙宜前提醒,市民义务清除地钉属于“自愿协助公共事务”,但需遵守安全规范与公共秩序:

工具安全:使用角磨机等电动工具需注意用电安全。在公共区域(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作业,可能涉及临时用电许可。根据《电力法》及《消防法》,个人在公共区域使用大功率工具建议向属地街道或消防部门报备,防范火灾或触电风险。

设施保护:清除时若破坏路面(如沥青、地砖),可能违反《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27条(禁止擅自占用或挖掘)。应尽量减少损伤,若造成破坏,可能需承担修复赔偿责任(费用由市政部门核定)。

区域许可:在小区、商场等封闭区域清理地钉需物业公司或业委会同意;市政道路上的,建议先联系街道城管或市政养护单位,由其指导或协助清理,避免纠纷。

孙宜前总结道:“义务清除无需专门证书,但必须确保安全、不破坏公共设施,并尽量提前与管理部门沟通。”

上一条: 暑期出境游换汇诈骗高发 新型骗局专盯游客留学生
下一条: 没有了!
精选
内容决策
市县月刊
市县宗旨
车辆信息
一带一路
动态
国际动态
地方动态
社会广角
金融财政
深度观察
市县
市县动态
魅力城市
生态环保
特色小镇
地方频道
三农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
一县一品
精准扶贫
农业政策
人物
领导风采
独家专访
人民之声
企业家
创业者
法治
法制建设
官场现形
法治能量
法眼观察
食品安全
文化
文学诗词
历史知识
艺术音乐
非遗传承
人文教育
科技
科技聚焦
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公益慈善
头条
高层决策
地方动态
食品安全
地方频道
中港环保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 010-57279123 商务合作 010-57279123 版权合作电话 010-57279123

领导决策网 领导决策月刊

Copy Right © 2018-2026 领导决策网版权 京ICP备202406678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44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