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秋意渐浓,正是大闸蟹收获时节。在上海盛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塘边,一只只膏肥黄满的大闸蟹陆续上市。合作社负责人马永华近日在全国河蟹大赛中再次将“金蟹奖”和“最佳口感奖”收入囊中,这已是他自2018年以来多次获得行业殊荣。

从创业初期收获三两多大闸蟹就喜出望外,到如今塘中七八两的优质蟹已不鲜见,这一转变得益于马永华推行的“计数养殖法”。与传统方式不同,他坚持“少而精”的养殖理念,每亩仅投放600只蟹苗,经过自然淘汰和多轮蜕壳,最终约400只达到五两以上的上市标准,其中百余只更能突破六两。
“我们追求的不是产量,而是品质。”马永华介绍,这种模式下产出的大闸蟹几乎全部以精品礼盒形式直接供应客户,跳过了传统流通环节。在他看来,优质大闸蟹的秘诀在于生态养殖。“养蟹先养水,养水靠养草”,通过多种水草轮作构建起仿自然生态系统,为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一理念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据水产研究人员分析,理想的养殖环境应模拟浅盆型湖泊生态,水草丰茂、生物丰富,这样的环境才能产出高品质河蟹。马永华的养殖场不仅实现了尾水循环利用,还形成了“稻蟹共生”的绿色模式,成为上海少数获得大闸蟹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之一。
作为本地成长的农业带头人,马永华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他推广的生态套养模式使农户亩均增收近2000元,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从最初农户们的观望,到如今主动请教参与,这种转变体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为解决养殖业季节性难题,马永华还发展了多元化经营。在不同季节,农场轮作西瓜、甜瓜、水蜜桃等作物,并引入螺蛳虾、小青龙等水产品,配合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全年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
从单一养殖到多元发展,从独自摸索到带动乡亲,马永华的发展历程展现了现代都市农业的新路径。如今,这位乡村产业带头人正继续以精品大闸蟹为核心,推动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