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金秋时节,陕西旬阳市的秦巴山区层林尽染。在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园里,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着串串饱满的拐枣。这些形似弯钩的果实挂满枝头,将山野装点得别具风情。
清晨,神河镇的种植户朱忠国与家人便带着竹篮、竹竿来到果园。迎着朝阳,他们熟练地采收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今年拐枣长势特别好,果实饱满,甜度也高。”朱忠国一边将采摘的拐枣轻轻放入篮中,一边笑着说道。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拐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枣类,其学名为“枳椇”。我们日常食用的部分其实是它肥厚的果柄,因其形态弯曲扭折,故得名“拐枣”。这种特色农产品不仅风味独特,甘甜如蜜,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在当地的拐枣收购点,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满载而归的农户们排着队等待过磅,工作人员忙着称重、登记、结算。新鲜采收的拐枣经过严格分拣和清洗后,将被精心包装,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旬阳市不断延伸拐枣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除了鲜食销售外,当地企业还研发了拐枣酒、拐枣醋、拐枣饮料等二十余种深加工产品。同时,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拐枣销售开辟了新渠道。目前,全市专营拐枣的线上店铺已达三十多家,年发货量超过3000吨。
据统计,旬阳市拐枣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以上。这个昔日的山区特产,如今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持续开拓,拐枣产业正在秦巴山区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