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陕西汉中宁强县的羌绣工坊里,十余名绣娘正俯身于绣架前,手中针线轻盈起落,布料上渐渐浮现出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羌绣传承人王小琴介绍,这门技艺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画图、不打样”,所有灵感都源自生活与自然观察。
工坊一角,听障绣娘郑娥专注地完成手中的绣品。2017年初学时,她连基本针法都难以掌握,但在丈夫的协助理解和自身勤学苦练下,一年后技艺显著提升。2018年,她的作品登上电视荧幕,成为当地知名的“明星绣娘”。如今,郑娥不仅靠刺绣获得稳定收入,改善家庭条件,还主动帮助其他残障姐妹学习技艺。
为推动羌绣创新发展,当地积极与高校合作,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开发出服饰、箱包、家居用品等300余种文创产品。王小琴表示,团队注重融合多元文化元素,设计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广受好评。
宁强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建成11个羌绣传习基地,持续推进“千名绣娘培训计划”,并推动羌绣与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深度融合。近三年来,已投入约200万元更新设备,通过分级培训体系累计培训绣娘8000余人,带动17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让留守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实现“守着家、绣着花,既顾老、又养家”。
此外,羌绣技艺已走进当地中小学课堂,孩子们每周学习基本针法,了解这项千年非遗的历史。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工作室里,大学生们正用创新思维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王小琴表示,作为传承人,他们有信心让羌绣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