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清晨的杭州余杭溪塔村,柴窑面包店的炊烟与晨雾交织,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店主陈小彬将精心制作的面包坯送入窑炉,经过半小时的等待,带着柴火香气的面包新鲜出炉,开启了这个乡村小店忙碌的一天。
今年五月,陈氏兄妹在溪塔村创办了这家特色面包店。"第一次尝到柴窑面包时,那种独特的口感让我印象深刻,于是萌生了开店的想法。"妹妹陈小玲谈起创业初衷时说道。与传统烘焙不同,柴窑面包需要提前一小时烧柴预热窑炉,恰到好处的温度让面包在松软中带着独特的柴火香气。
这股香气不仅弥漫在乡间,更吸引着城市顾客专程前来。"柴窑烤制的面包格外松软,还带着独特的烟火气息。"专程驱车而来的杭州市民李年说。开业五个多月来,小店工作日日均接单四五十笔,周末订单量更能达到百余单。
除了美味的面包,乡村特有的"慢生活"体验同样令人向往。在陈家面包店前,两棵大树与池塘相映成趣,顾客可以在此小憩,品味面包的同时享受乡村宁静。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径山镇的另一家柴窑面包店,顾客杨语表示:"特意和朋友来这里放松,安静的氛围让人很惬意。"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柴窑面包自带传统工艺的文化标签,与乡村的传统意象相契合,其代表的"慢生活"理念正好满足了城市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过,专家也建议,此类新业态要避免简单复制,应融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通过构建"吃住游"一体化的消费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