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曾经回荡的古老牧羊歌谣,如今正谱写着数字时代的新篇章。曾经局限在田间地头的湖羊养殖,如今成为年产值超5.6亿元的重要经济引擎。这里连续举办的二十届湖羊文化市集,更让“吕山羊肉宴”的美名远播长三角。湖羊产业的发展轨迹,清晰映射出浙江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以三产融合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支点,以文化赋能为纽带。2024年,这个仅有2.2万人口的浙北小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万元,较十年前实现了惊人的500%增长。
数字新生:羊舍里的科技革命
走进养殖户胡志宏的牧场,耳标扫描仪的“嘀嗒”声取代了传统的吆喝。这位曾因羊瘟一夜损失38头种羊的老把式感慨良多:“过去巡圈全凭经验,如今全靠数据说话。”他身后的9栋装配式羊舍,俨然是一个“智慧中枢”。5G环境监测系统将温湿度、氨气浓度等22项关键指标实时传输至“湖羊天下”云平台。消费者只需扫一扫电子耳标,便能追溯羊只从出生到屠宰全程的183项数据,连疫苗注射记录都精确到秒。
在产业链的最前端——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技术人员正对1200只核心种群进行基因测序。“我们建立了浙江省最大的湖羊基因数据库,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显著提升了产羔存活率。”永盛牧业场长高宁介绍道。该基地每年向全国输送优质种羊万余只,还带动了“冻精冷配”等现代生物技术服务网络的形成。
融合共富:一只羊的增值之旅
在长兴茗典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湖羊完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华丽蜕变。该公司研发的“二十四节气”药膳湖羊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正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精深加工不仅大幅提升了湖羊的附加值,更突破了其销售的地域与季节限制。”企业负责人支世军表示,公司的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大城市,为吕山湖羊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作为长兴县首个湖羊养殖标准制定者,吕山乡已成功构建起“保种-扩繁-加工-销售-文旅”五大紧密衔接的产业集群。这里建有国家级保种场1个、规模化养殖基地7个、精深加工企业1家,共同串联起5.6亿元的年产值。
产业的兴旺直接惠及广大农户。截至目前,当地已吸纳28户低收入农户投资75万元入股共享牧场,43户低收入农户加入湖羊专业合作社,2024年户均增收达1.9万元。“现在养羊比过去轻松多了,收入却是五年前的3倍!”龙溪村村民金锁香欣喜地算着账:加入湖羊专业合作社后,她的羊圈接入了智慧管理系统,享受的保底收购价也提高了10%。
文化赋能:千年牧歌焕新彩
自2011年首创至今,湖羊文化市集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着长三角的食客纷至沓来。“肉质鲜嫩无膻味,完全颠覆了我对羊肉的认知!”湖州市民陈女士的赞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2025年的市集期间,现场更是热闹非凡。吕山鱼灯、南蒋马灯等精彩的非遗展演与诱人的羊肉香气交织在一起,单日就吸引了超过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市集不仅卖羊肉,更成为展示吕山独特文化和魅力的窗口。
共富接力:产业协作跨山河
在市集的展板上,“湖羊入疆”的图片故事吸引着众多目光。自2013年启动“东羊西送”工程以来,吕山乡已累计向新疆、甘肃等地输送优质种羊超过8万只。
在湖州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天下牧业、幸康牧业等吕山企业先后落户新疆柯坪,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现代化的湖羊产业集聚区。通过“送羊入户+技术帮扶”的模式,当地1000余户牧民实现了增收,每户年收入增加3000元至5000元。
技术支援也在持续深化。永盛牧业联合多所高校,针对西部特殊环境开展“优质种羊培育”专项研究,并通过“空中课堂”、驻场指导等方式,确保种羊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吕山乡企业家杨欢在柯坪创立湖柯金澜农牧科技,致力于打造从牧草种植到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其自主研发的“柯勒品”黑绵羊品种更是连获新疆创业大赛冠军。
当前,吕山乡正积极启动“东西协作2.0”计划。随着又一批满载“共富羊”的货车驶向远方,这条以产业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之路,正在青山绿水间不断延伸、拓展。
当千年的牧歌与现代科技激情碰撞,当地方风味升华为独特的文化IP,当东部的发展经验惠及广袤的西部地区,一只小小的湖羊,正在中国乡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上,踏出无比清晰而有力的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