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不少城市小区门口,总能看到外卖骑手焦急张望的身影。“能帮忙开个门吗?”这句话已成为他们完成“最后100米”配送的日常难题。一道门禁,折射出效率与安全的多重博弈。
新手骑手小王对此深有体会。入职刚满月的他,常因小区禁入导致订单超时,平台申诉却屡屡失败。而保安高师傅同样左右为难:放行可能面临业主投诉,拒绝又于心不忍。业主江先生则抱怨,每次骑手被挡在门外,他都得亲自下楼取餐。
围绕“是否该为骑手办理门禁卡”的争议,消费者意见呈现分化。北京晚报调查显示,约三成支持办卡以求便利,超六成则出于安全考虑持反对意见。“一次安全事故远比千次送餐迟到更严重。”业主尹先生道出了多数人的担忧。
矛盾之下,灰色地带应运而生。有骑手透露,在聚集区花5元就能买到指定小区的门禁卡。骑手小魏的钥匙串上挂着15个不同小区的门禁卡,都是从流动摊贩处购得。这种违法兜售行为虽经物业整治,却依然暗中存在。
专家指出,破解困局需多方协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沈建峰教授建议,大型社区可建立二次配送机制,小型社区可设置专属配送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范围教授强调,平台应承担起督促骑手守规的责任,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障。

目前,多地正积极探索创新方案。北京朝阳区推出智能登记系统,实现骑手扫码通行;武汉打造2000余个“骑手友好”小区,配备电子出入证;太原部分社区启用刷脸进出系统,并提供专属停车位和配送手推车。这些尝试为平衡社区安全与配送效率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