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在18日召开的哈尔滨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林草局透露,“十四五”期间,该市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以发展林下经济为核心路径,系统推动森林食物产业实现规模扩张、产量增长与品质提升,目前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哈尔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20万公顷,覆盖率高达41.5%。通过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工程,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提高,为综合开发森林动植物资源提供了坚实基础。
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向森林要食物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关键一环。目前,哈尔滨技术成熟、可供开发的森林食物资源种类超过120种,广袤而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正成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坚实“绿色粮仓”。
规划引领方面,哈尔滨制定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将林菌、林药、林禽等作为主攻方向,并着力培育尚志黑木耳、通河大果榛子等特色产业集群。同时,通过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下种养等绿色产业。
在产业优化上,当地严格在生态红线内,合理利用林间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推动森林认证、建立溯源机制、应用“九珍十八品”公用品牌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面强化质量监管与产品品质。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哈尔滨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过70万亩,培育涉林经营主体2000多家,年产值从2021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5亿元。产业涵盖林果、林菌、林药等40多种产品,其中黑木耳年产量达3.5亿袋,产值10.5亿元,产销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森林食物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国有林区周边10余万农户增收,人均年涉林收入增加超过3600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