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发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出“慢节奏、重体验、强关怀”的服务升级趋势,正从基础的“保障型”消费迈向追求更高“品质”的新阶段。这一趋势为旅居康养产业打开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在日前于哈尔滨市举行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旅居康养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韩华阐述了这一银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多重力量正在驱动中国养老产业的蓬勃兴起和银发经济的持续壮大。政策引导、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构成了主要推动力。据相关测算,中国的银发经济规模具有巨大潜力,预计到2035年有望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银发群体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与品质化,使得旅居康养脱颖而出,成为融合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优势的黄金交汇点。它被视作增进老年人福祉、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此次年会汇集了众多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养老机构的代表,共同聚焦旅居康养与银发经济的协同发展路径。韩华特别强调,旅居康养产业正展现出与银发经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态势。
在分析其经济拉动作用时,韩华指出:一方面,旅居康养的兴起能有效激活关联产业,如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等多领域消费,盘活闲置资源,创造就业岗位,贡献显著的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逐步繁荣又能反哺旅居康养产业,促使其交通、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使之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旅居康养产品在银发经济中的权重持续上升,韩华透露其消费占比已接近20%,预计产业年增速将保持在15%至20%。她对黑龙江省近年来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省通过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创新实现了“一张床位四季轮换、一部手机全国预约”的全季全龄旅居康养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将显著提升对高龄人群多样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为银发经济注入强大动能。”韩华补充道。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康养分会总干事宋首屹从市场演变角度观察,认为老年康养旅居正在塑造中国旅游市场的新格局。“老年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补偿性消费’,其角色正向‘核心消费力量’转变,项目运营逻辑也从依赖资源向注重协同服务驱动。”宋首屹分析指出,未来的旅居康养项目应顺应老年旅游形态的这种深度变化,从覆盖广泛的“大而全”模式向定位更精准的“小而精”方向转型,目标客群也要更精准细化。他特别建议,围绕老年人慢性病康复管理、高学历退休人群精神文化追求及应对代际关系变化等切入点来设计项目,蕴含着广阔的市场潜力。
对于银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将其提升到更高维度,认为它承载着改善民生福祉、驱动经济增长以及服务社会建设的综合目标。杜鹏强调,当前康养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市场基础不断巩固、支持政策日益完善、消费模式加速升级、积极老龄观渐成社会共识。